补牙后吃东西疼是正常的,可能与牙齿敏感、填充材料刺激或咬合问题有关。
补牙后短期内出现吃东西疼痛属于常见现象。牙齿敏感通常由于牙体预备过程中牙本质小管暴露导致,冷热刺激可诱发短暂刺痛。树脂或银汞合金等填充材料在固化初期可能对牙髓产生轻微压力,咀嚼硬物时疼痛感更明显。咬合高点未完全调磨平整时,咬合过程中局部压力过大也会引发疼痛。这类疼痛多数在1-2周内逐渐缓解,期间应避免用患侧咀嚼过硬、过冷或过热食物。
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自发痛、夜间痛,可能提示继发龋、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等并发症。深龋接近牙髓的患牙,补牙后可能因细菌感染扩散引发不可逆性牙髓炎症。填充体边缘微渗漏导致细菌侵入,也会造成牙髓或根尖组织感染。这类病理因素引起的疼痛往往呈搏动性,可能伴随牙龈肿胀或牙齿松动。
补牙后建议选择温软食物,使用抗敏感牙膏轻柔刷牙,出现持续剧痛需及时复诊检查。
牙齿蛀牙一般建议优先补牙,仅在无法保留时考虑拔牙。
补牙能最大限度保留天然牙体组织,适用于龋坏未累及牙髓或牙根的情况。通过清除腐质后填充树脂、玻璃离子等材料恢复牙齿形态和功能,操作创伤小且费用较低。但若龋坏已引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需先进行根管治疗再补牙。拔牙则适用于牙体严重缺损无法修复、根尖病变范围过大或伴有严重牙周病的情况,但拔除后需通过种植牙、镶牙等方式修复缺牙,否则可能影响邻牙稳定性和咀嚼功能。
日常应注意早晚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