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是一名骨癌患者,想用化学化疗的方法治疗。我想知道骨癌的化学化疗适应于那些患者?有哪些特点?
你好:
适用化学治疗的骨肿瘤有未分化网状细胞肉瘤、骨原发性网状细胞肉瘤,多发性骨髓瘤及一部分骨转移瘤。
常用的化学治疗药物有烷化剂、抗代谢药、抗菌素、生物硷和激素等。烷化剂中的盐酸氮芥和氧化氮芥对网状细胞肉瘤有效,环磷酰胺对未分化网状细胞肉瘤、网状细胞肉瘤和多发骨髓瘤有效,N—甲酰溶肉瘤素对精原细胞瘤骨转移和原发性骨髓瘤有效,噻替派对卵巢或乳腺癌骨转移有效。抗代谢药物中的5—氟脲嘧啶对肠道癌骨转移有效,乌拉坦对多发骨髓瘤有效。抗菌素中的更生霉素(放线菌素D)和正定霉素(柔红霉素)对网状细胞肉瘤,未分化网状细胞肉瘤和横纹肌肉瘤有效。 生物硷中的秋水仙制剂(争光81)对乳癌的骨转移有效。激素类药物中的男性激素可用于乳癌骨转移, 女性激素可用于前列腺癌的骨转移,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和乳癌骨转移.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骨癌专题 :http://www.fh21.com.cn/zhongliu/guai/
骨癌疼痛通常始于骨骼部位,常见于长骨如股骨、胫骨或肱骨,也可能发生在骨盆、脊柱等部位。骨癌疼痛主要有局部钝痛、夜间加重、活动受限、病理性骨折、伴随肿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1、局部钝痛早期骨癌多表现为病灶部位持续性隐痛或钝痛,疼痛程度与肿瘤生长速度相关。疼痛初期可能间歇性发作,随病情进展逐渐转为持续性。患者常描述为深层骨骼内部的压迫感,普通止痛药效果有限。这种疼痛与运动损伤的锐痛不同,多无明确外伤史。
2、夜间加重骨癌疼痛具有典型的夜间加重特征,可能与卧位时肿瘤压迫神经、静脉回流受阻有关。患者常在深夜因疼痛惊醒,改变体位无法缓解。部分病例会出现休息痛现象,即静止时疼痛反而比活动时更明显,这与骨关节炎的晨僵疼痛形成区别。
3、活动受限肿瘤侵犯承重骨时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表现为主动或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下肢骨癌可能出现跛行,脊柱受累时可出现转体困难。随着骨质破坏加重,关节活动度进行性下降,严重者出现肌肉萎缩。这种机械性疼痛常提示骨质结构已遭破坏。
4、病理性骨折晚期骨癌患者可能因轻微外力发生病理性骨折,常见于溶骨性病变部位。骨折表现为突发剧痛、畸形和异常活动,X线可见骨质连续性中断。肿瘤细胞分泌的破骨细胞激活因子会加速骨质吸收,使骨骼强度显著降低。病理性骨折需通过内固定手术联合抗肿瘤治疗。
5、伴随肿胀约半数骨癌病例会出现疼痛部位软组织肿胀,触诊可及质硬包块。表浅部位肿瘤可见皮肤发红、温度升高,类似感染表现。肿胀源于肿瘤组织浸润和反应性炎症,晚期可能出现静脉曲张或神经压迫症状。肿胀进展速度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骨癌患者应保持适度活动避免肌肉萎缩,但需防止病理性骨折。饮食需保证充足优质蛋白和钙质摄入,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避免高盐高脂饮食,控制体重减轻骨骼负担。疼痛管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结合药物镇痛、物理治疗和心理疏导。定期复查监测肿瘤进展,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出现新发疼痛或原有症状加重时须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