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热疹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调节环境温度、使用温和护肤品、避免过度包裹、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热疹通常由汗腺堵塞、环境湿热、衣物过厚、皮肤敏感、感染等因素引起。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患处,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刺激性洗剂。清洗后轻轻拍干水分,可配合使用医用棉球蘸取炉甘石洗剂局部涂抹。注意褶皱部位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区域的清洁,防止汗液残留加重皮疹。
2、调节环境温度将室温控制在24-26摄氏度之间,湿度保持在50%-60%。夏季可使用空调降低室温,但避免冷风直吹婴儿。冬季取暖时注意定时通风,使用加湿器防止空气干燥。外出时选择阴凉通风处活动,避开正午高温时段。
3、使用温和护肤品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婴儿专用保湿霜,如含氧化锌成分的护臀膏。避免使用油性软膏堵塞毛孔。对于已出现脓疱的皮疹,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每次换尿布时可薄涂一层防护霜隔离刺激。
4、避免过度包裹根据环境温度选择纯棉透气的单层衣物,新生儿可比成人多穿一件。睡觉时改用透气睡袋替代包裹毯,禁止使用塑料隔尿垫。每日检查婴儿后背是否潮湿出汗,及时更换被汗浸湿的衣物和床品。
5、及时就医若出现皮疹扩散、脓液渗出、发热拒奶等症状,需立即就诊儿科。顽固性热疹可能需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合并感染时或需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医生可能建议进行血常规检查排除其他皮肤疾病。
治疗期间应维持母乳喂养增强免疫力,哺乳母亲需避免辛辣饮食。可适当增加婴儿每日洗澡次数,水温控制在37-38摄氏度。选择宽松的连体衣减少摩擦,新衣物需充分洗涤去除化学残留。观察皮疹变化时注意记录出现时间、形态演变等信息,就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保持婴儿指甲修剪圆滑,防止抓挠导致继发感染。
幼儿急疹高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药物干预等方式处理。
幼儿急疹多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3-5天,热退后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发热期可采用温水擦浴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帮助散热,保持室温22-24摄氏度,避免包裹过厚衣物。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婴儿可增加哺乳频次。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物,禁止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皮疹出现后无须特殊处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即可。
发热期间宜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剧烈活动,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