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保持夜里起床小便的习惯有助于降低患膀胱癌的风险。
这份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科学家完成的报告刊登在新一期《国际癌症杂志》上。科研人员在对884名近期被诊断出患膀胱癌的病人进行跟踪调查后发现,平时每天喝1.4升水,在夜里至少小便两次的人,他们患膀胱癌的几率要比每天喝水不足0.4升并且夜里不起床小便的人低80%。
报告说,在吸烟者中,夜里不小便的人要比非吸烟者患膀胱癌的风险高7倍,但如果吸烟者有夜里小便习惯的话,他们患膀胱癌的风险可降低一半。报告指出,憋尿可增加尿中致癌物质对膀胱的作用时间
膀胱癌患者一般不建议自行艾灸治疗。艾灸可能通过局部热刺激影响肿瘤微环境,但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其抗癌作用,且存在促进肿瘤扩散风险。
膀胱癌作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治疗需以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规范医疗手段为主。艾灸产生的温热效应可能改变局部血液循环,理论上存在加速癌细胞转移概率。部分早期研究提示艾灸或能缓解放化疗副作用,但相关临床数据仍不充分,不能作为主要治疗方式。肿瘤组织对温度变化敏感,不当的热刺激可能导致病灶扩大。
少数姑息治疗案例中,专业中医师可能针对特定症状配合使用艾灸。如肿瘤晚期顽固性疼痛,在明确排除出血倾向后,由医师操作进行穴位刺激。这种情况下需严格控制艾灸温度与时长,避免直接作用于肿瘤体表投影区。临床需配合影像学监测,防止治疗过程中肿瘤进展。
膀胱癌患者应优先完成规范化的西医治疗,确有需要可咨询中医肿瘤专科医师。治疗期间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膀胱镜与影像学检查。出现血尿加重、排尿困难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不可依赖艾灸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