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发病的治疗:很关键。病毒感染者可予抗病毒药,金刚烷胺,每天200mg;玛啉胍0.1g,口服,每日3次,伴细菌感染者,可予抗生素。
2、 对症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在症状、体征好转,心电图正常后方可逐步增加活动,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休克时应积极纠正。
3、 促进心肌代谢
(1) 维生素C:4~5g加入250ml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5天为1个疗程,可重复。
(2) 能量合剂:ATP20mg+辅酶A100u+细胞色素C3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5天为1个疗程,可重复。
(3) 肌苷:200~400mg口服或肌肉注射,每日2次。
手足口病高烧通常持续3-5天会逐渐退热,具体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
多数患儿发热持续3天左右可自行缓解,体温多波动在38-39℃之间,伴随食欲下降、咽痛等表现。此时需保持清淡饮食,适当补充水分,避免抓挠皮疹。若体温未超过38.5℃且精神状态良好,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拭、减少衣物等。部分患儿发热可能持续4-5天,皮疹范围较广或伴有拒食、嗜睡等情况,需警惕重症倾向。重症病例可能出现持续高热超过5天、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表现,需立即就医。退热后仍需观察皮疹变化,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脱屑或指甲脱落等后期表现。
建议家长每日监测体温变化,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退热。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接触过的玩具、餐具需煮沸消毒。恢复期可进食米粥、面条等软食,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口腔疱疹。若发热伴随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或退热后再次出现高热,须及时前往儿科或感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