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因支气管阻塞加重而出现哮喘,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但一般可自行或用自行或用平喘药物等治疗后缓解。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甚至导致哮喘持续状态。
此外,在临床上还存在非典型表现的哮喘。如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在无明显诱因咳嗽2个月以上,夜间及凌晨常发作,运动、冷空气等诱发加重,气道反应性测定存在有高反应性,抗生素或镇咳、祛痰药治疗无效,使用支气管解痉剂或皮质激素有效,但需排除引起咳嗽的其他疾病。
根据有无过敏原和发病年龄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外源性哮喘和内源性哮喘。外源性哮喘常在童年、青少年时发病,多有家族过敏史,为Ⅰ型变态反应。内源性哮喘则多无已知过敏源,在成年人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少有过敏史,可能由体内感染灶引起。
无论何种哮喘,轻症可以逐渐自行缓解,缓解期无任何症状或异常体征。
诊断
(一)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病毒感染、运动或某些刺激物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期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排除可引起喘息或呼吸困难的其它疾病。
5、对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最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①若基础FEV1(或PEF)<80%正常值,吸入β2激动剂后FEV1(或PEF)增加15%以上。②PEF变异率(用呼气峰流速仪测定,清晨及入夜各测一次)≥20%。③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二)分型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特点,临床上将哮喘分为外源性哮喘和内源性哮喘两型(表1)。
表1 外源性和内源性哮喘的区别
外 源 性内 源 性
病史家庭及个人过敏史常有少有
起病年龄童年或青少年中年后多见
发病季节明显季节性,春、秋季好发可终年发作
先驱症状鼻、眼痒,打喷嚏,流清水涕以咳嗽多见
发病较快逐渐起病
发作频率间歇较为经常
哮喘持续状态少见多见
阿司匹林性哮喘少见较多见
色甘酸钠、酮替芬疗效较好较差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较好较差
鼻咽粘膜色淡、水肿粘膜色深、充血
哮鸣音缓解期无常有
肺气肿体征常无较多见
鼻息肉常无较多见
实验室检查过敏原皮试阳性阴性
血清总IgE半数以上增高多正常
嗜酸粒细胞增多正常或稍增
痰含多量嗜酸粒细胞含中性粒细胞甚多
(三)病情严重度分级(表2)。
表2 病情严重度分级
哮喘严重度治疗前临床表现肺功能控制症状所需治疗
轻度·间歇、短暂发作,每周1~2次·EFV1(或PEF)预计值的80%·仅需间断吸入(或口服)
·每月夜间发作2次或以下·PEF变异率≤20%β激动剂或茶碱
·两次发作间无症状·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后EFV1(或PEF)在正常范围
中度·每周哮喘发作>2次·EFV1(或PEF)为预计值的60%~80%·经常需用支气管舒张剂
·每月夜间哮喘发作>2次·PEF变异率在20%~30%之间·需每日吸入糖皮质激素
·几乎每次发作均需吸入β2激动剂·治疗后EFV1(或PEF)可恢复
重度·经常发作哮喘·EFV1(或PEF)<预计值的60%·需每日给予支气管舒张剂
·活动受限·PEF变异率>30%·需每日吸入大剂量皮质激素
·近期曾有危及生命的大发作·经积极治疗EFV1(或PEF)仍低于正常·经常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
儿童哮喘的早期症状主要有咳嗽、胸闷、呼吸急促、喘息和夜间症状加重。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可逆性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儿童哮喘的早期识别对于控制病情发展至关重要。
1、咳嗽儿童哮喘早期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干咳,尤其在夜间或清晨加重。咳嗽可能由冷空气、运动、过敏原等诱发,持续时间较长且常规止咳药物效果不佳。这种咳嗽与普通感冒不同,通常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泡沫痰。家长需注意孩子咳嗽的规律性和诱因,及时记录症状发作特点。
2、胸闷年龄较大的儿童可能主诉胸部压迫感或闷胀感,表现为频繁揉搓胸部、拒绝剧烈活动。婴幼儿则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增加。胸闷症状常在接触过敏原或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可能伴随叹气样呼吸。家长需观察孩子活动耐力的变化,避免误认为是疲劳或情绪问题。
3、呼吸急促孩子在安静状态下出现呼吸频率增快,表现为鼻翼扇动、肋间隙凹陷等代偿性呼吸动作。轻度发作时可能仅在活动后明显,严重时静息状态下即可观察到呼吸费力。家长可通过计数每分钟呼吸次数进行初步判断,2岁以上儿童安静时呼吸超过30次/分钟需警惕。
4、喘息呼气时出现高调哨笛音是哮喘的典型表现,多在胸部贴附孩子背部时可直接听到。婴幼儿喘息可能表现为呼吸时喉咙发出呼噜声。喘息程度与气道狭窄程度相关,但部分儿童可能仅表现为运动后短暂喘息。家长需注意喘息发作的频度和持续时间,避免与普通呼吸道感染混淆。
5、夜间症状加重超过半数的哮喘儿童会出现夜间或凌晨症状加剧,表现为突然惊醒、坐起呼吸、需要垫高枕头等。这与人体夜间激素水平变化和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家长应重视孩子睡眠质量的改变,记录夜间咳嗽或呼吸困难发作的次数。
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通过肺功能检查、过敏原检测等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需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接触尘螨、宠物皮屑等常见过敏原。合理规划孩子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定期随访评估病情控制情况。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用药方案,同时做好哮喘日记记录症状变化和用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