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发生于中老年时期,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锥体外系疾病。因首先因英国的帕金森(JanesParkinson)于1817年描述而得名。它与通常所说的震颤麻痹是一回事。本病多发生于50-6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遗传不起决定性作用。
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的主要病变是在脑部的黑质及纹状体。黑质为制造并贮存纹状体所需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场所,并经黑质-纹状体环路向纹状体输送多巴胺。多巴胺为纹状体的抑制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为纹状体的兴奋性神经递质。
在正常人,这两种神经递质处在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因为帕金森病患者的黑质细胞大量坏变而消失,多巴胺的制造减少,而乙酰胆碱的作用相对亢进,所以,产生临床上的诸多症状。
此外,由于脑炎、颅脑损伤、一氧化碳中毒、基底节肿瘤或钙化,锰、汞、氰化物、利血平、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药物以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丙咪嗪、阿米替林)等中毒,均可产生与帕金森病类似的临床症状或病理改变。这些情况统称为继发性帕金森综合症或震颤麻痹综合征。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帕金森专题:http://www.fh21.com.cn/sjk/pjs/
胰岛素抵抗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存在密切关联,胰岛素抵抗可能加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内分泌紊乱。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随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又可能进一步导致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等症状。
胰岛素抵抗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核心病理机制之一。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胰腺分泌更多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稳定。高胰岛素血症会刺激卵巢和肾上腺分泌过多雄激素,抑制肝脏合成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进一步升高游离睾酮水平。高雄激素环境会干扰卵泡发育,导致排卵障碍、月经稀发甚至闭经。胰岛素抵抗还会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加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内分泌紊乱。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约50-70%存在胰岛素抵抗,肥胖患者比例更高。胰岛素抵抗不仅影响生殖功能,还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异常风险。部分瘦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也存在胰岛素抵抗,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胰岛素抵抗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的重要环节,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饮食上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规律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于严重胰岛素抵抗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治疗。同时需要关注月经周期、体毛增多等高雄激素表现,及时就医进行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