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电视上说拧鼻涕的方法不对也会引起中耳炎,尤其是孩子,所以想知道擤鼻涕方法不当会导致中耳炎吗?具体是什么样子的?
春季气温变化比较大,孩子最容易感冒。有些粗心的家长认为,只要把感冒治好就没事了,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耳朵也可能会受连累“生病”。尤其感冒时不注意正确的擤鼻方法,很可能会导致急性渗出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孩子感冒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特征是听力下降并且鼓室内有积液,但是由于中耳位于耳道深处,不易检查,孩子又常常表达不清,所以经常被忽略。
一旦患病,一般会出现3种表现:一是耳痛,患急性中耳炎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会有轻微耳痛,同时耳内有闭塞感。二是听力减退,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前多有感冒史,以后听力逐渐下降,并且自听增强,头位变动如前倾或偏向患侧时,听力可以暂时改善。三是耳鸣,出现间歇性耳鸣,如“噼啪”声,当头部运动或打哈欠、擤鼻时,耳朵里可能出现过水声。
以上就是关于中耳炎的介绍,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中耳炎专题: http://www.fh21.com.cn/wgk/zey/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中耳炎,主要表现为中耳腔内出现胆脂瘤样病变。胆脂瘤型中耳炎可能由咽鼓管功能障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先天性发育异常、鼓膜穿孔、中耳反复感染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道流脓、耳鸣、眩晕等症状。
1、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功能障碍可能导致中耳通气不畅,使中耳腔内形成负压,长期负压状态可诱发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可能出现耳闷、耳胀感,可通过捏鼻鼓气法缓解症状,严重时需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可导致中耳黏膜及骨质破坏,形成胆脂瘤病变。患者耳道持续流脓伴恶臭,听力渐进性下降,需通过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术后配合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
3、先天性发育异常胚胎期中耳结构发育异常可能导致胆脂瘤型中耳炎,常见于儿童患者。这类患者早期多无自觉症状,随年龄增长可能出现传导性耳聋,需通过高分辨率CT确诊,必要时行鼓室成形术。
4、鼓膜穿孔外伤或感染导致的鼓膜穿孔可使鳞状上皮向中耳腔生长,逐渐形成胆脂瘤。患者除听力减退外,可能出现耳道痂皮堆积,需通过鼓膜修补术阻断病变进展,术后使用硼酸酒精滴耳液预防感染。
5、中耳反复感染中耳腔反复感染会刺激黏膜上皮异常增生,最终发展为胆脂瘤型中耳炎。这类患者多有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史,需彻底清除病灶后使用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抗感染,必要时行听骨链重建术。
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日常应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污水进入耳内,洗澡时可使用耳塞防护。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元素促进黏膜修复。避免用力擤鼻及高空飞行等可能影响中耳压力的行为,定期复查听力及颞骨CT监测病情变化。出现耳痛加剧或面瘫等并发症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