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下坠可通过盆底肌锻炼、避免重体力劳动、控制体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恢复。膀胱下坠通常由盆底肌松弛、慢性咳嗽、多次分娩、肥胖、衰老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锻炼:盆底肌松弛是膀胱下坠的常见原因,通过凯格尔运动可以增强盆底肌力量。具体方法是收缩盆底肌,保持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2-3组。长期坚持可以有效改善膀胱下坠症状。
2、避免重体力劳动: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会增加腹压,导致膀胱下坠加重。建议避免提重物、长时间站立等行为,适当休息,减少对盆底肌的压力。工作中可以使用辅助工具,减轻身体负担。
3、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腹部压力,加重膀胱下坠症状。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建议BMI控制在18.5-24之间。饮食上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比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4、药物治疗:膀胱下坠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表现为尿频、尿急等症状。可使用雌激素软膏局部涂抹,每日0.5-1g,连续使用3个月。也可以使用α受体激动剂如米多君,每日2.5mg,分2次口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手术治疗:对于严重膀胱下坠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用术式包括阴道前壁修补术、膀胱颈悬吊术等。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评估,术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
膀胱下坠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预防便秘;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蛋,增强体质。运动方面建议选择游泳、瑜伽等低冲击性运动,避免跑步、跳跃等增加腹压的运动。日常护理中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久坐,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