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了山药手痒通常是由于山药中的草酸钙针晶刺激皮肤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山药表皮和黏液中含有大量草酸钙针晶,这种微小晶体在接触皮肤时会刺入角质层,同时黏液中的皂苷成分会增强刺激性。接触后15-30分钟内可能出现局部刺痒、灼热感,皮肤可见轻微红肿,严重者可能出现丘疹或水疱。这种情况在新鲜山药处理时更易发生,干燥山药因草酸钙结晶脱水,刺激性会明显降低。
对山药过敏者可能出现更强烈的免疫反应,表现为迅速发展的荨麻疹或湿疹样改变,这类人群接触后症状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有特应性皮炎病史或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者,接触后的炎症反应往往更为明显。
处理山药时可佩戴橡胶手套隔绝接触,不慎沾到黏液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出现持续瘙痒可局部冷敷,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外用制剂。日常储存山药建议保持干燥,烹饪前用醋水浸泡有助于分解草酸钙晶体。
刮芋头手痒可以通过冲洗、热敷、涂抹药物等方式缓解。
刮芋头时手痒通常是由于芋头中的草酸钙针晶刺激皮肤引起的过敏反应。草酸钙针晶接触到皮肤后可能导致局部发红、瘙痒甚至轻微刺痛。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有助于清除残留的草酸钙针晶。使用40-45摄氏度的温水浸泡或热敷患处10-15分钟,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缓解不适感。若瘙痒明显,可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地奈德乳膏等药物减轻炎症反应。避免抓挠患处以防皮肤破损感染,操作芋头时可佩戴橡胶手套预防接触。
接触芋头后出现持续红肿、水疱或全身过敏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