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高血压危象时首选用药包括静脉用硝普钠、乌拉地尔和尼卡地平。高血压危象需快速降压以保护靶器官,药物选择需考虑起效速度、可控性及患者基础疾病。
1、硝普钠:
硝普钠通过直接扩张动脉和静脉实现快速降压,1-2分钟内即可起效。该药需避光使用并持续监测血压,适用于合并急性左心衰或主动脉夹层患者。使用中需警惕硫氰酸盐中毒风险,连续用药不宜超过72小时。
2、乌拉地尔:
乌拉地尔具有中枢性和外周性双重降压机制,5-10分钟起效且不易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特别适用于围手术期高血压和嗜铬细胞瘤危象,对颅内压影响较小。需注意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或体位性低血压。
3、尼卡地平:
尼卡地平作为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选择性扩张动脉血管,5-10分钟显效。适用于合并肾功能不全或脑血管痉挛患者,具有改善冠脉血流的特点。禁用于急性心衰伴肺水肿者。
4、拉贝洛尔:
拉贝洛尔兼具α和β受体阻滞作用,静脉注射后2-5分钟起效。特别适合妊娠高血压危象和主动脉夹层患者,对心率影响较小。支气管哮喘患者慎用,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
5、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主要通过扩张静脉减轻心脏前负荷,大剂量时也扩张动脉。适用于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急性肺水肿者,需注意头痛和耐药性等不良反应。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禁用。
高血压危象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并持续心电监护,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3克以下。建议采用富含钾镁的膳食如香蕉、深绿色蔬菜,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摄入。病情稳定后应逐步过渡至口服降压方案,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并评估靶器官功能,长期管理需结合运动康复和压力调节等综合干预措施。
厌氧菌所致败血症首选甲硝唑、克林霉素、头孢西丁、美罗培南、青霉素等抗生素。厌氧菌感染通常由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病原体引起,临床表现为高热、寒战、血压下降等症状,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1、甲硝唑甲硝唑片对大多数厌氧菌具有强大杀菌作用,尤其是脆弱拟杆菌感染。该药物能穿透细菌细胞膜干扰DNA合成,适用于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等合并败血症的情况。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恶心、金属味觉等不良反应,需避免与酒精同服。
2、克林霉素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对革兰阳性厌氧菌如产气荚膜梭菌效果显著,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作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伪膜性肠炎,治疗期间需监测腹泻症状。该药物在骨组织浓度较高,适合合并骨髓炎的厌氧菌败血症。
3、头孢西丁头孢西丁钠注射液属于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覆盖作用。其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合成起效,常用于混合感染导致的败血症。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使用前需进行皮试以避免过敏反应。
4、美罗培南注射用美罗培南是碳青霉烯类广谱抗生素,对产β-内酰胺酶的厌氧菌仍有效。该药物通过抑制细胞壁粘肽合成发挥杀菌作用,适用于重症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可能出现癫痫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需严格控制输注速度。
5、青霉素注射用青霉素G对梭状芽孢杆菌等厌氧菌有效,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导致菌体溶解。大剂量使用时需注意电解质紊乱风险,用药前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对产青霉素酶的厌氧菌需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使用。
厌氧菌败血症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治疗期间需动态监测血常规、炎症指标及肝肾功能,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方案。避免擅自停药导致感染复发,所有抗生素均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