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结膜炎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常见诱因有免疫力下降、眼部外伤、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紫外线暴露、其他病毒感染等。典型表现为眼睑红肿、畏光流泪、结膜充血及角膜树枝状溃疡。
1、免疫力下降熬夜、压力大或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导致免疫功能降低,使潜伏在三叉神经节的单纯疱疹病毒活化增殖。这类情况需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慢性病患者需控制基础疾病。
2、眼部外伤角膜擦伤或异物入眼可能破坏眼表屏障,病毒通过受损部位侵入结膜上皮细胞。发生外伤后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揉眼,必要时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促进修复。
3、激素类药物长期局部使用地塞米松滴眼液等糖皮质激素会抑制局部免疫反应,增加病毒复制风险。需严格遵医嘱控制用药周期,可联用更昔洛韦凝胶等抗病毒药物预防复发。
4、紫外线暴露雪地、高原等强紫外线环境会损伤角膜上皮,诱发病毒再激活。户外活动应佩戴防UV太阳镜,滑雪等特殊场景建议使用侧边防光护目镜。
5、其他病毒感染近期患流感或水痘等病毒感染时,机体处于免疫紊乱状态,可能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活化。表现为结膜滤泡增生伴耳前淋巴结肿大,需进行病毒PCR检测鉴别。
患者应保持眼部清洁,使用独立毛巾避免交叉感染,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等促进组织修复。急性期可用冷敷缓解肿胀,外出佩戴墨镜减少光刺激。若出现视力下降、角膜白斑等表现,需警惕病毒性角膜炎,须立即到眼科进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恢复期可遵医嘱使用人工泪液预防干眼,避免游泳等可能污染眼部的活动。
淋菌性结膜炎主要通过分泌物涂片检查、细菌培养和核酸检测确诊。
淋菌性结膜炎的检查方法包括分泌物涂片检查、细菌培养和核酸检测。分泌物涂片检查是取结膜囊分泌物进行革兰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革兰阴性双球菌。细菌培养是将分泌物接种于巧克力培养基或Thayer-Martin培养基,观察是否有淋病奈瑟菌生长。核酸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淋病奈瑟菌的D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三种检查可以单独或联合使用,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条件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确诊后应及时就医,避免揉眼或与他人共用毛巾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