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能引起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心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多器官损伤,主要与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及代谢紊乱有关。
1、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后期可能出现肾功能衰竭。发病机制与高血糖导致的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患者需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及血肌酐,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黄葵胶囊、复方α-酮酸片等药物,同时严格控制血压和血糖。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糖尿病特异性微血管并发症,早期可能出现视力模糊,严重时可致失明。高血糖状态会引起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增加、新生血管形成。患者应每年进行眼底检查,遵医嘱使用羟苯磺酸钙胶囊、和血明目片、卵磷脂络合碘片等药物,必要时接受激光治疗或玻璃体切除术。
3、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甚至坏疽。发病与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及感染共同作用有关。患者需每日检查足部皮肤,避免外伤,出现破损时及时就医处理。临床可能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甲钴胺片、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等药物,严重者需清创或截肢。
4、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显著增高。长期高血糖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同时可能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控制危险因素。
5、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四肢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严重时可能出现肌无力。发病与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纤维脱髓鞘、轴突变性有关。患者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烫伤,临床可能使用依帕司他片、硫辛酸注射液、维生素B1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糖尿病患者应建立规律的血糖监测习惯,每日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饮食上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严格控制精制糖摄入。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注意足部护理,穿着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吸烟饮酒等加重血管损伤的行为。
糖尿病足烂脚通常需要根据创面情况选择药物,常用药膏包括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莫匹罗星软膏、银离子敷料、磺胺嘧啶银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需在医生指导下综合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1、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适用于浅表性溃疡创面,能促进角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糖尿病足患者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减退,使用前需由医生评估创面感染情况。该药物不可用于已发生明显化脓或坏死的创面。
2、莫匹罗星软膏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引起的轻度感染创面。糖尿病足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红肿热痛症状,该药物需配合清创使用。长期使用可能引起细菌耐药,建议连续使用不超过10天。
3、银离子敷料含银离子的抗菌敷料适用于渗出较多的感染性溃疡。银离子能破坏细菌细胞膜,对多种耐药菌有效。使用时应每日更换,观察创面周围皮肤是否出现过敏反应。严重缺血性溃疡需慎用。
4、磺胺嘧啶银乳膏用于预防和治疗二度烧伤创面感染,也可用于糖尿病足浅表感染。磺胺类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用药前需询问过敏史。该药物可能影响血糖检测结果,需加强血糖监测。
5、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含多粘菌素B和杆菌肽,对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有效。适用于混合感染创面,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皮肤刺痛感。不可与肾毒性药物联用,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调整剂量。
糖尿病足患者需每日检查足部皮肤,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控制血糖是预防病情恶化的关键,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出现足部伤口应及时就医,避免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定期进行下肢血管和神经检查,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营养均衡的饮食配合适度运动,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