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查凝血主要是为了筛查凝血功能异常,预防妊娠期血栓或出血风险。凝血功能检查主要有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等项目。
1、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功能,孕早期该指标异常可能提示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或华法林类药物影响。孕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会增加产后出血风险,需及时补充维生素K或调整抗凝药物。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评估内源性凝血系统,异常结果可能与血友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疾病相关。孕早期发现延长需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必要时进行抗凝治疗预防胎盘血栓形成。
3、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是凝血关键蛋白,妊娠期生理性升高但过度增高可能预示子痫前期。水平过低则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需监测胎儿生长状况并准备冷沉淀输注。
4、D-二聚体D-二聚体反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孕早期异常升高需警惕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但妊娠期生理性升高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避免过度抗凝治疗导致胎盘早剥风险。
5、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减少是妊娠期常见凝血异常,可能由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HELLP综合征等引起。重度减少会增加分娩出血及新生儿颅内出血概率,需提前制定分娩方案并备好血小板悬液。
孕早期凝血检查是产前保健的重要环节,建议孕妇避免高脂饮食、保持适度运动以改善血液循环。发现凝血异常时需定期复查,合并下肢肿胀或异常出血应立即就诊。产科医生会根据结果制定个体化监测方案,必要时联合血液科进行多学科管理,确保母婴安全。
孕早期饮食应注重营养全面、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
孕早期胎儿器官发育关键期,需保证优质蛋白、叶酸、铁等营养素摄入。每日主食以全谷物为主,搭配瘦肉、鱼虾、鸡蛋等优质蛋白。深色蔬菜和柑橘类水果可补充叶酸与维生素C,动物肝脏每周1-2次补充铁元素。避免生冷海鲜、未灭菌乳制品等高风险食物,限制咖啡因摄入。晨起可食用苏打饼干缓解孕吐,正餐分5-6次进食减轻胃肠负担。出现严重孕吐或体重下降需及时营养科就诊。
建议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每日饮水量达到1500毫升,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片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