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衰竭的药物主要有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人血白蛋白等。肝衰竭可能与病毒感染、药物损伤、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因及病情选择药物。
1、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能刺激肝细胞DNA合成,促进肝组织修复,适用于急性、亚急性肝衰竭。该药需静脉滴注,常见不良反应为低热,禁用于对本品过敏者。使用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及电解质。
2、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中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肝细胞的损伤,适用于药物性或酒精性肝衰竭。可能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需避光保存,现配现用。
3、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通过修复肝细胞膜结构,改善肝功能,适用于中毒性肝损伤导致的肝衰竭。静脉给药时需缓慢输注,偶见胃肠不适。不可与电解质溶液混合使用。
4、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能降低血氨水平,改善肝性脑病症状,适用于肝硬化合并肝衰竭患者。口服后可能出现恶心等消化道反应,严重肾功能衰竭患者禁用。需足量饮水送服。
5、人血白蛋白人血白蛋白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善低蛋白血症,适用于终末期肝衰竭伴腹水患者。输注过快可能引发心衰,需严格控制滴速。使用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肝衰竭患者需严格戒酒,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1.5克,优先选择鱼虾、蛋清等优质蛋白。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限制高脂饮食。保持每日尿量1500毫升以上,监测体重及腹围变化。出现意识改变或出血倾向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避免过度疲劳。
治疗肝衰竭可遵医嘱使用茵栀黄颗粒、安宫牛黄丸、大黄蛰虫丸、复方甘草酸苷片、八宝丹胶囊等中药制剂。肝衰竭属于危重病症,中药治疗需严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用药。
一、茵栀黄颗粒茵栀黄颗粒由茵陈、栀子、黄芩苷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功效,适用于肝衰竭伴随黄疸、转氨酶升高的患者。该药能改善胆汁淤积,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但脾胃虚寒者慎用。
二、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丸含牛黄、麝香、水牛角等成分,用于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出现神昏谵语时。其醒脑开窍作用可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但孕妇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需警惕麝香成分的蓄积毒性。
三、大黄蛰虫丸大黄蛰虫丸以大黄、蛰虫、桃仁为主药,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效,适用于肝纤维化进展期肝衰竭。该药可改善肝脏微循环,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腹泻,需监测电解质平衡。
四、复方甘草酸苷片复方甘草酸苷片含甘草酸苷、甘氨酸等,具有抗炎保肝作用,对药物性肝损伤导致的肝衰竭有一定辅助疗效。使用期间需监测血压和血钾水平,避免与利尿剂联用。
五、八宝丹胶囊八宝丹胶囊由牛黄、蛇胆、三七等组成,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适用于肝衰竭合并感染或出血倾向者。该药可调节免疫功能,但溶血性贫血患者禁用,服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
肝衰竭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须绝对卧床休息,采用低脂优质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5-0.8克。限制钠盐摄入预防腹水,每日饮水量不超过1000毫升。定期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氨指标,出现意识改变或消化道出血需立即就医。中药治疗期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禁止饮酒及自行服用其他药物,所有治疗方案需由肝病科医生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