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硬肿症通常发生在下肢、臀部、面颊等脂肪较厚的部位,严重时可蔓延至全身。该病与寒冷刺激、感染、早产等因素相关,需及时就医干预。
新生儿硬肿症最常表现为下肢皮肤硬化肿胀,触感如橡皮,多从大腿外侧开始,逐渐向臀部、小腿延伸。面颊部受累时可见皮肤紧绷发亮,吸吮困难。病情进展后胸腹部可能出现弥漫性硬肿,伴随体温不升、反应低下等全身症状。早产儿因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低温环境下更易形成局部脂肪凝固,好发于受压或暴露部位。部分患儿合并感染时,硬肿区域可能伴随红肿或瘀斑。
日常护理需维持室温在24-26℃,采用预热的棉质衣物保暖,避免使用热水袋直接接触皮肤。母乳喂养有助于提供充足热量,喂养时注意观察患儿吸吮力度。若发现皮肤变硬范围扩大或出现呼吸急促,应立即转诊新生儿科进行复温治疗,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出院后需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预防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