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会传染,主要通过性接触、间接接触传播。霉菌性阴道炎是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患者可能出现外阴瘙痒、豆腐渣样白带等症状。
性接触是霉菌性阴道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假丝酵母菌可通过性行为在伴侣间传播,即使男性感染者可能无明显症状。建议患病期间避免性生活,或全程使用避孕套。伴侣需同时检查治疗,防止交叉感染。间接接触传播也可能发生,如共用浴巾、坐便器或内衣裤。假丝酵母菌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较长时间,接触被污染的衣物或物品后未及时清洁双手,可能通过手部接触传播至会阴部。公共场所如游泳池、浴室需注意个人卫生防护。
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发生传染。妊娠期女性、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阴道菌群平衡易被破坏,感染概率增加。这类人群需加强预防,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婴幼儿也可能通过母婴途径感染,表现为鹅口疮或尿布疹,需及时就医。日常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内衣,避免过度清洗或使用刺激性洗剂。
若出现外阴瘙痒、灼痛或异常分泌物,建议及时到妇科就诊。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克霉唑阴道片、硝酸咪康唑栓或氟康唑胶囊等药物。治疗期间避免盆浴、游泳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的活动,衣物需单独清洗并阳光下暴晒。日常饮食可适当增加酸奶等含益生菌食品,帮助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
霉菌性阴道炎可能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染给孩子。传染途径主要有母婴垂直传播、共用物品污染、手部卫生不良、贴身衣物混洗、公共环境接触等。
1、母婴传播:
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可能经产道接触念珠菌,导致鹅口疮或尿布区感染。孕期规范治疗可降低风险,新生儿出现口腔白膜或臀部红斑需及时就医。
2、物品污染:
共用浴盆、毛巾等潮湿物品易残留真菌,儿童皮肤屏障功能较弱更易感染。建议分开使用个人卫浴用品,定期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
3、手部卫生:
家长护理私处后未彻底洗手可能传播病原体。需用流动水冲洗双手20秒以上,特别在如厕后、护理前后及准备食物前。
4、衣物混洗:
内裤与其他衣物混合机洗可能交叉污染。患儿衣物应单独手洗并用60℃以上热水浸泡,阴雨天建议烘干或熨烫杀菌。
5、环境接触:
公共泳池、游乐场等潮湿环境可能隐藏真菌。儿童玩耍后应及时更换干爽衣物,避免久坐湿地,游泳后彻底冲洗身体。
日常需保持儿童外阴清洁干燥,选择纯棉透气内衣,避免过度使用抗菌洗液破坏皮肤菌群平衡。饮食上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或发酵食品,减少高糖零食摄入。出现外阴红肿、异常分泌物或排尿哭闹等症状时,需儿科与妇科联合诊疗,切忌自行使用成人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