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是皮肤表面凸起的局限性实质性损害,直径通常小于1厘米,形态可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颜色多为红色、肤色或褐色,触之质地坚实。丘疹可能由毛囊炎、湿疹、扁平疣、银屑病、痤疮等多种皮肤疾病引起,部分可能伴随瘙痒、脱屑或疼痛。
1、毛囊炎丘疹毛囊炎引起的丘疹表现为红色炎性小疙瘩,中心常有毛发贯穿或脓点,多由细菌感染导致。好发于头皮、面部、胸背等毛囊密集区域,可能伴随压痛感。常见诱发因素包括出汗过多、剃须损伤或免疫力下降。轻度毛囊炎可通过局部消毒和抗菌药膏缓解,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2、湿疹性丘疹湿疹引发的丘疹常密集成片,表面粗糙伴有鳞屑,边界不清且对称分布。急性期丘疹基底潮红,可能渗出浆液;慢性期则皮肤增厚、色素沉着。这类丘疹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有关,接触过敏原或气候干燥时加重。护理需避免搔抓,使用保湿剂修复皮肤屏障,严重时需外用糖皮质激素。
3、病毒性丘疹扁平疣等病毒性丘疹表面光滑扁平,呈肤色或淡褐色,多因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好发于面部和手背,可通过搔抓自体接种扩散。部分丘疹可能自然消退,但病程较长。治疗可采用冷冻、激光等物理方法,或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增强局部抵抗力。
4、银屑病丘疹银屑病初期可出现红色丘疹,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后可见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这类丘疹与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相关,常发于四肢伸侧和头皮。需注意避免精神紧张和皮肤外伤,治疗以维生素D3衍生物、糖皮质激素外用为主,严重者需系统用药。
5、痤疮丘疹痤疮丘疹呈圆锥形隆起,基底发红,顶端可有脓头或黑头粉刺。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有关,好发于青春期人群的面部和胸背部。护理需温和清洁皮肤,避免挤压,外用维A酸类药物调节角化,炎症明显时可配合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日常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护产品。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上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若丘疹持续增大、破溃不愈或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不建议自行用药处理,尤其面部丘疹需谨慎使用含激素药膏,防止色素沉着或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
丘疹型痘痘是痤疮的一种常见类型,表现为红色炎性小丘疹,通常由毛囊皮脂腺堵塞和细菌感染引起。
丘疹型痘痘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皮脂腺过度分泌会导致毛囊口堵塞,形成微粉刺,进而发展为红色炎性丘疹。这类痘痘通常伴随局部红肿、触痛感,严重时可能出现脓疱。日常护理需避免挤压,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控油洁面产品。若症状持续加重,可遵医嘱使用夫西地酸乳膏、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或阿达帕林凝胶等药物进行抗炎治疗。
建议减少高糖高脂饮食摄入,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痤疮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