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患者可以适量吃低蛋白食物、低盐食物、富含维生素食物、低钾食物、低磷食物等,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结构。
一、低蛋白食物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受损,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以减轻肾脏负担。可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清、脱脂牛奶等,每日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避免高蛋白食物如红肉、动物内脏,防止加重蛋白尿。
二、低盐食物每日食盐摄入量应限制在3-5克,避免腌制食品、加工食品等高钠食物。烹饪时可用醋、柠檬汁等调味替代食盐。低盐饮食有助于控制高血压和水肿,这是慢性肾炎常见并发症。
三、富含维生素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如卷心菜、苹果等可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有助于改善贫血和增强免疫力。但需注意选择低钾品种,避免香蕉、橙子等高钾水果。维生素补充应以食物为主,谨慎使用膳食补充剂。
四、低钾食物肾功能减退时易出现高钾血症,可选择冬瓜、黄瓜等低钾蔬菜,避免土豆、蘑菇等高钾食物。蔬菜可焯水后食用以减少钾含量。若出现肢体麻木、心率失常等高钾症状需立即就医。
五、低磷食物限制磷摄入有助于预防肾性骨病,避免动物内脏、坚果、碳酸饮料等高磷食物。可适量食用藕粉、粉丝等低磷主食。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磷结合剂控制血磷水平。
慢性肾炎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根据病情变化调整饮食方案。除注意食物选择外,还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减少油炸煎炒。每日饮水量应根据尿量调整,出现少尿或无尿时需严格限水。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同时控制基础疾病。建议每3-6个月进行营养评估,由专业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食谱。
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程长短、病因、症状表现及预后。急性肾炎起病急骤,病程较短,通常与感染有关;慢性肾炎起病隐匿,病程超过3个月,多由长期肾脏损伤导致。
急性肾炎常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症状突然出现但多数可完全恢复。慢性肾炎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夜尿增多、乏力、贫血等,最终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急性肾炎的水肿多见于眼睑和面部,血压升高多为暂时性;慢性肾炎的水肿常从下肢开始,高血压持续存在且较难控制。急性肾炎的尿液检查可见红细胞管理和大量蛋白尿,慢性肾炎则以持续微量蛋白尿和血尿为主。
急性肾炎的治疗以控制感染、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常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控制感染,呋塞米片利尿消肿,硝苯地平片控制血压。慢性肾炎需长期管理,常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保护肾功能,配合低蛋白饮食。急性肾炎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2-4周,待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逐步恢复活动;慢性肾炎患者需避免劳累、感染等加重因素,定期监测肾功能。
日常应注意限制食盐摄入,急性期每日不超过3克,慢性期控制在5克以内。优质蛋白选择鸡蛋、牛奶等,避免高嘌呤食物。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记录每日尿量变化。出现尿量明显减少、呼吸困难等需立即就医。无论急性或慢性肾炎,都需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