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掉牙后可通过调整食物性状、均衡营养摄入、选择适宜餐具等方式改善饮食。
牙齿缺失会影响咀嚼功能,建议将食物切成小块或煮至软烂,如将肉类剁碎制成肉丸,蔬菜切丁后炖煮。主食可选择软米饭、面条、粥类,避免过硬或粘性食物。蛋白质来源以鱼肉、豆腐、鸡蛋等易咀嚼食材为主,搭配蒸熟的胡萝卜、南瓜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乳制品如酸奶、奶酪能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使用宽柄防滑餐具和吸盘碗有助于老人自主进食,吸管杯可辅助饮水。进食时保持坐姿端正,细嚼慢咽,每口食物咀嚼20-30次。若佩戴义齿,需在餐后及时清洁,避免食物残渣刺激牙龈。
日常可适量增加核桃粉、黑芝麻糊等营养糊状食物,定期检查口腔健康状况。
洗牙一般是指龈上洁治术,规范操作下通常不会造成危害,但操作不当可能引发牙齿敏感、牙龈损伤、交叉感染等问题。
龈上洁治术通过超声波或手工器械清除牙结石和菌斑,正规医疗机构操作时风险较低。牙齿敏感多因牙结石清除后牙根暴露导致,通常1-2周可自行缓解。牙龈损伤常见于暴力操作或器械使用不当,可能引起出血或肿胀。交叉感染风险与器械消毒不彻底有关,选择消毒达标的口腔机构可避免。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短暂冷热刺激不适,属于正常生理反应。
日常建议使用抗敏感牙膏,避免过冷过热饮食刺激,每年进行1-2次口腔检查维护牙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