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减肥法 瘦身新概念

发布于 2012-04-09 10:36

  自从《香蕉早餐减肥法》这本书推出后,香蕉做为一种新概念的瘦身方法风靡一时。就连日本肥胖女星深田恭子也轻身体验,并在一个半月成功减掉七公斤,可见香蕉减肥的魅力确实不小。下面我们一块来详细了解一下颇受大家关注的香蕉减肥法吧!

香蕉减肥法 瘦身新概念

  从一位减肥成功的作家开始,众多明星捧场,一时间竟然令香蕉卖到缺货。那么,这种看起来轻松容易的减肥法—只需要每天早晨就著开水吃香蕉,中午、下午还可以照常吃饭—真的有那么神奇的功效吗?

  一种减肥法、疗法或者保健食品,要被称为“有效”,必须有一定的统计基础。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能够从生化角度解释。而“香蕉减肥法”的情况又如何呢?

  首先,这种方法来自一个作家的减肥日记。他详细记录了减肥过程中的食谱,最后把成功减肥的原因归结于坚持每天早晨吃香蕉。这种只有一个样本的统计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在减肥过程中的吃喝拉撒睡,都可能与减肥有关。

  统计方面是靠不住了,还是有人从“科学”方面对“香蕉减肥”做理论解释。主要理由是香蕉含有纤维素,能够提供“饱足感”,从而让人在上午不想吃零食;同时香蕉中的“酵素”能燃烧脂肪等食物成分,从而使得人体从午饭、晚饭中所摄入的脂肪能够被完全消耗掉。前一条理由还算有点可靠,不过就提供“饱足感”而言,香蕉是非常差的水果。

  100克香蕉含有90千卡热量和2.6克纤维,而苹果只含有50千卡热量却含有2.4克纤维;梨则更好,只含有50千卡热量却含有3.1克纤维;还有草莓,只有30千卡热量却有2.3克纤维。

  在含有同等热量的前提下,其他大多数水果,比如桃、葡萄柚、橘子等,都含有比香蕉更多的纤维素。许多蔬菜甚至更有效,比如100克番茄只含有20千卡热量,却有1克纤维,花椰菜含有30千卡热量和2.6克纤维,卷心菜含有20千卡热量和2.5克纤维。

  如果香蕉中的纤维是成功减肥的原因,那么吃这些蔬菜水果无疑要有效得多。至于香蕉中的能燃烧午饭、晚饭的食物成分,则完全是想当然。

  任何都是具有空间构象的蛋白质,进到肚子里后早就失去了活性,如何去分解食物?如果香蕉中有如此神奇的,那么早就是科学家们追逐的目标了。

  不管是学术界、工业界还是WHO这样的权威机构,对减肥的认识都是基于热量的收支情况。摄入的热量少于消耗的,才能够减肥。而所谓的减肥食品,是在让人感觉饱的前提下,只提供尽可能少的热量。

  在这方面,蔬菜水果确实有比较大的优势。不过,把减肥的希望寄托在香蕉或某种特定的食物上,只能是一厢情愿。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香蕉虽然是公认的减肥水果,但是大家在执行香蕉减肥法时一定要注意量的控制,香蕉的热量并不低,稍不留意就会导致你摄入过多的热量,到时不仅不能帮助你减肥,还会致使肥胖!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三岁小孩缺钙有哪些症状

回答:如果三岁的小孩缺钙,可能会出现多种症状,比如夜间烦躁、颅骨软化、肋骨串珠、生长迟缓和出牙延迟。这些症状提示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1、夜间烦躁:缺乏...

Q
月经颜色发黑无血丝正常吗

回答:月经颜色发黑且无血丝是否正常,这要看具体情况。如果这是偶尔发生的现象,可能是因为受凉或精神压力大等非疾病因素造成的,通常不必过于担心。然而,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出现,可能与子宫内膜炎、...

Q
打了青霉素多久开始杀梅毒

回答:青霉素在治疗梅毒时,通常会在7到14天内开始发挥杀菌作用。这个时间范围取决于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以及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而青霉素是对这种细菌高度有...

Q
肾囊肿吃中药能控制生长吗

回答:肾囊肿患者常常会考虑中药调理是否能够控制囊肿的生长。实际上,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中药,如金匮肾气丸、杞菊地黄丸,可能有助于调理身体。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滋阴补肾来改善肾虚引起的不适症...

Q
补牙不带壳行不行

回答:补牙是否需要带壳,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对于一些浅龋、中龋洞或深龋洞的情况,通常不需要带壳。因为这些情况的龋坏部分较为表浅,牙本质的敏感性较低,...

Q
小腿上有一连串的小红溃疡是不是梅毒

回答:小腿上出现一连串的小红溃疡不一定意味着患有梅毒。梅毒是一种由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通常会表现出硬下疳、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然而,小腿上的小红溃疡也可能是由多种其他因素引发的。为...

Q
2型糖尿病能吃干桂圆吗

回答: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适量食用干桂圆。虽然干桂圆含有较高的糖分,但如果适量食用,对血糖的影响是有限的。关键在于控制摄入量,因为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影响...

Q
月经推迟一星期有什么办法正常

回答:如果你的月经推迟了一周,可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怀孕、内分泌失调、药物影响等非疾病因素,或者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子宫内膜病变、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因素所引起的。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