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茶减肥显奇效

发布于 2011-08-09 14:44

  对于想要减肥的女性来说,在现在的社会上很多爱美者都选择中药减肥茶的方法让自己拥有曼妙的身材,那么您对中药减肥茶了解多少呢。

  下面是两款中药减肥的具体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脾胃实热型减肥食疗法方

  脾胃实热型的肥胖者多有食欲旺盛,多食易饥之症,形体壮实肥胖,多伴有大便于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清胃通腑,凉血润肠。

  1、防风通圣散

  资料来源:《宣明论方》

  药物组成:防风15克,荆芥15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芍药15克,大黄15克,薄荷叶15克,麻黄15克,连翘15克,芒硝15克,白术15克,栀子15克,石膏30克,黄芩30克,桔梗30克,滑石90克,生甘草60克

  制法用法:丸剂每次口服12克,1日2次,汤剂清水煎成200毫升,每次100毫升,每日2次。

  瘦身功效:解表通里,清热利湿,渗泻减肥。

  2、清通饮

  资料来源:《中医杂志》(1988,l:40)

  药物组成:胡黄连、番泻叶、生大黄、生地、夏枯草、草决明。

  制法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瘦身功效:清胃泻热通腑。

  二、脾虚湿盛减肥食疗法方

  脾虚湿盛型肥胖患者多有食欲欠佳,伴有面色萎黄,大便溏泻,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濡等脾胃气虚之象。

  治法:健脾益气,淡渗利湿。

  1、防己黄芪汤

  资料来源:《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防己12克,黄芪15克,白术6克,炙甘草6克,煎时加生姜4片,大枣1枚。

  制法用法:清水煎成200毫升,每次100毫升,每日2次。

  瘦身功效:益气健脾,利水消肿。

  瘦身小编点评:方中黄芪补中益气,行水消肿,益卫固表,是古人减肥常用药,为君药;辅以防己祛风行水,与黄芪相配,补气利水增强,且利水而不伤正,佐以白术健脾胜湿;使以甘草培土和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诸药相伍,有补气健脾,利水消肿之功。

  2、泽泻汤

  资料来源:《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泽泻15~30克,白术10~15克。

  制法用法:清水煎成200毫升,每次El服100毫升,每日2次。

  瘦身功效:健脾化湿,燥湿减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鼻炎和鼻窦炎有什么区别 简单四招轻松辨别鼻炎和鼻窦炎

回答: 鼻炎和鼻窦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鼻炎主要发生在鼻腔黏膜,鼻窦炎则发生在鼻窦黏膜。鼻炎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鼻窦炎则可能伴有头痛、面部压痛、脓性鼻涕等表现。 鼻炎多由过...

Q
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

回答: 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发病后3-4.5小时内。 溶栓治疗主要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等血栓栓塞性疾病,其疗效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3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可显著改...

Q
一劳累就下巴肿怎么回事

回答: 一劳累就下巴肿可能与淋巴结炎、过敏反应或腮腺炎有关。 淋巴结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劳累时免疫力下降易诱发炎症反应,表现为下巴区域淋巴结肿大伴压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过敏反...

Q
婴儿打呼噜的危害是什么 婴儿打呼噜暗藏3大危害

回答: 婴儿打呼噜可能与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等因素有关,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导致面部畸形、诱发中耳炎等并发症。 婴儿打呼噜时,呼吸道受阻可能导致睡眠中缺氧,长期缺氧...

Q
小儿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烧怎么回事

回答: 小儿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烧可能与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异常、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 感染性疾病是小儿反复发烧的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性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以及病毒感染...

Q
小孩肺炎的症状有哪些 小孩肺炎症状与体征介绍

回答: 小孩肺炎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严重时可出现口唇青紫、精神萎靡。肺炎可能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肺部湿啰音、胸痛等症状。 发热是肺炎的常见症状,体温...

Q
牙周炎饮食注意哪些方面

回答: 牙周炎患者饮食需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增加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的食物摄入。 牙周炎患者应减少食用过硬、过烫、过酸或辛辣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刺激牙龈加重炎症。可以适量选择质地柔软、温...

Q
声带沙哑怎么办 揭秘声带沙哑的三个处理方法

回答: 声带沙哑可通过发声休息、雾化吸入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声带沙哑可能与用声过度、急性喉炎、声带息肉等因素有关。发声休息是基础干预措施,需避免长时间说话或大声喊叫,建议每日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