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补品?肥胖型高血压吃什么有助降血压?

发布于 2024-05-08 12:52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调引起的,具体可分为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肝肾阴虚,气血两亏以及心火上升。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补品?肥胖型高血压吃什么有助降血压?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下吧!

本文目录

1、高血压患者进补原则

2、肥胖型高血压吃什么有助降血压

3、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患者进补原则

如果您经常头晕眼花、失眠心烦、口舌干燥、腰膝酸软等,那就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病症,我建议您常用枸杞子、桑寄生、阿胶、罗布麻、百合、麦冬、生地等滋阴凉血的药物及芹菜、山药、木耳等食物进补,服中成药可选用杞菊地黄丸、首乌片等。

对经常心悸、失眠、头晕、健忘、面色苍白、精神疲倦等心脾气血两亏的高血压患者,可服归脾汤(内含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茯苓、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甘草),这对伴有贫血的妇女更适宜。如果是妇女更年期出现烦躁、头晕、面部潮热、血压升高的阴虚火旺的病症时,可服用阿胶、黑芝麻、胡桃肉、沙参、麦冬、杜仲、葛根之类的中药,也可用豆浆、豆腐等豆制品及海参等食物。

高血压患者一般来说,不宜用人参、鹿茸等药物进补,也不宜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对易导致动脉硬化的食盐,或含食盐较高的食品,也应尽量少食。应从调整中枢神经、降低血压、改善体内胆固醇代谢、预防动脉硬化等方面考虑。

适当补钾,可使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下降,防止病情进展,每日吃些香蕉、苹果等含钾量较高的食物,可补充钾的不足。

肥胖型高血压吃什么有助降血压

肥胖是万病之源,目前已证明有15种以上导致死亡的疾病与肥胖特别是腹部肥胖有直接关系,包括心肌梗塞、脑栓塞、肝癌、肝肾衰竭等,而且肥胖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会增加30%。

控制这类高血压的良药:

魔芋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够调节营养不平衡,可降血脂、降血糖、减肥等。膳食纤维具有吸附钠的作用,使其随粪便排出体外,使体内的钠含量降低,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①凉拌魔芋:降脂降压②魔芋黄瓜:降脂、清肠,护钾排钠③魔芋鸡:补充蛋白质,增加血管弹性

高血压的危害

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有所感觉;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补牙材料结合处裂开

回答:补牙材料结合处裂开是很多人会遇到的牙齿问题,主要与咬合创伤、牙齿缺损过大、护理不到位等原因相关。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尽早就医,通过专业治疗及时修复,以免影响牙齿健康。 1、咬合创...

Q
肾损害吃什么食物调理好

回答:肾损害患者在饮食上可以选择一些富含营养、易消化、且对肾脏负担较小的食物,比如菠菜、西蓝花、牛腱子肉、鸡蛋和低脂牛奶。这些食物可以辅助补充营养,帮助肾脏功能稳定。但需要注意,食物调理...

Q
促进消化的食物有哪些

回答:促进消化的食物有很多,日常生活中适量摄入这些食物可以帮助维持肠胃健康,改善消化功能。但需要注意,单纯依赖食物并不能直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有严重不适,还是要咨询医生。以下几种食物对...

Q
吃辣椒胃灼热怎么办

回答:吃辣椒后如果感到胃灼热,您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缓解这种不适感。辣椒虽然美味,但它的辣味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引发灼热感。为此,可以尝试多喝水、喝牛奶或在必要时服用药物来减轻症状。 ...

Q
自闭症孩子怕热水器

回答:自闭症孩子可能对热水器产生恐惧,这种情况可能与他们对水的恐惧有关,或者是因为热水器的存在使他们在洗澡时感到不适。家长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来判断这种恐惧是否存在。了解孩子的...

Q
登革热的四大流行特征

回答:登革热,这个由登革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它有四个显著的流行特征: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临床表现。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 1、传...

Q
艾灸可以治疗哮喘病吗

回答:艾灸可以作为哮喘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法,但不宜单独依赖它来治疗哮喘。艾灸具有一定的祛湿散寒作用,而哮喘通常与外感风邪、痰浊内蕴相关。适当进行艾灸可能有助于改善哮喘症状。然而,艾灸并不能...

Q
十个月宝宝生长发育缓慢的原因

回答:十个月大的宝宝如果出现生长发育缓慢的现象,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缺锌、缺铁性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遗传代谢性疾病以及染色体异常等。为了帮助宝宝健康成长,家长需要根据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