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肾功能不全发病机制的4大学说

发布于 2012/09/13 11:42

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医学界针对其发病机制存在4大学说,分别为健存肾单位学说、尿毒症毒素学说、矫枉失衡学说、肾小球高压和代偿性肥大学说。

健存肾单位学说

各种原因引起肾脏疾病后,往往导致肾单位被破坏。其余功能正常的肾单位,因维持机体正常的需要而“加倍工作”,这就是肾脏的代偿功能。但是,“加倍工作”往往导致残存的肾单位发生代偿性肥大,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处理滤液的功能增强,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而丧失功能。从而使残存肾单位逐渐减少,而肾功能也随之逐渐减退。

尿毒症毒素学说

肾脏功能损害时,导致其排毒功能障碍,使大量

尿毒症毒素蓄积在体内,如磷、尿素、肌酐、胍类、酚类和吲哚等。而这些物质又具有含量高于正常人、高浓度与特异性的尿毒症症状有关等特点,从而导致肾功能不全的进一步恶化。

矫枉失衡学说

肾脏功能受到损害时,人体会随之出现一系列病态现象,而机体会针对这些病态进行相应的矫正,但却往往又因此导致了新的不平衡,即失衡,并由此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如磷的代谢失衡等。

肾小球高压和代偿性肥大学说

健存肾单位的入球小动脉阻力下降,而出球小动脉阻力增加。导致肾小球内高压力、高灌注和高滤过。肾小球高压使小动脉壁增厚和毛细血管壁张力增高,引起缺血和内皮细胞损害,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促使残余肾小球代偿性肥大,

肾小球硬化,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