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脑瘫运动功能缺失应该怎么办

发布于 2016/02/22 14:48

小儿脑瘫在临床上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运动功能的缺失,但研究证实,脑瘫患儿并非不能运动,而是由于病态生理的存在而出现如下的异常姿势:由于脑部不同的部位受损而使上位控制解出,出现肌张力增高,表现动作的异常性;运动功能发育障碍、迟滞,该消失的原始反射长期残留,故表现出未熟性;由于正常支配运动的神经受损,而相反的神经支配占优势,该伸的不伸,该屈的不屈,出现各种病态姿势和不随意的运动,表现动作的紊乱性。

而我们同时也发现,只有在脑瘫患儿的颈部躯干姿势恢复正常,肌张力正常而且肌力在3级以上,并建立了保护性反射胶有抬腿迈步的意识时,才可以训练其行走。所以,我们在临床所开展的康复治疗必须基于“抑制

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特别是紧张性姿势反射的抑制;促通正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的建立,特别是立直反射和平衡反射的促通”这两个原则。

我们要明白一点,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就是填补他们以前发育的不足,为以后要做的各种活动打好基础。另外,还要提醒一点,平衡反射是人类高级的神经反射,没有此基础的行走也会发生异常,所以在行走功能康复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平衡协调功能的训练。

当然,这种康复治疗还应该按照患儿正常运动的发育规律进行:先抬头、再由翻身到爬行、然后到坐、到站、最后到走,而且每升一个运动台阶都要巩固1至2个月,不可急于求。

除了上述的康复训练,必要的手术或矫形也要适时进行,因为引发脑瘫患儿行走功能障的原因很多:如膝屈曲多因肢体伸肌群痉挛引起肌腱挛缩所致;足内外翻、脊柱侧弯、多因踝部和脊柱两侧的肌力不平衡引起;交叉步态是因内收肌长期痉挛而没有降低肌张力就让其行走等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康复训练是没有用的,比如要解决肌张力过高、肌内痉挛的情况,就要依靠FSPR术(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离断术)进行科学地切除部分神经,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要消除足内外翻等肢体固定畸形,就要施行脑瘫二期手术,以彻底消除这此症状。

我们这里所说的

脑瘫二期手术即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简称CP-MMA术。目前我们在国内率先将“快速骨锚钉”技术运用在二期手术中开展肌腱移位固定,提高了治疗水平,增加了手术疗效,相比传统的钢丝固定,“快速骨锚钉”具有稳定、牢固、精准、成功率高的优点,“快速骨锚钉”在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中的应用是脑瘫治疗技术上的一次革命性进步。

脑瘫康复治疗中,早期识别患儿是很关键的一步,对于将来及时进行治疗有着极大的好处。一般来说,早期僵硬和松软症状可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可发现,其他一些症状,可能需要几个月后才显现。当年轻父母怀疑自己的孩子患脑瘫时,要及时带孩子去看医生检查,以便为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赢得宝贵时机。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