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疾病发病时痒吗

发布于 2016/03/11 15:43

大家应该对荨麻疹疾病有所了解,这种疾病的发病几率是很高的,这种疾病的出现不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预防荨麻疹的发生,避免它带来的危害。我们只有及时的发现病情,才能给身体减少伤害,下面我们就和有问必答网的专家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下荨麻疹的症状。

荨麻疹疾病的症状

1、很疼痛:首先我们来说一下荨麻疹给大家带来的感受,一般的皮肤类疾病给大家带来的疾病是瘙痒的感觉,但是荨麻疹给大家带来的感觉是瘙痒和疼痛的双重感觉。其中疼痛的感觉要比瘙痒的感觉略微地严重一些,那种感觉就好像是被毒蚊子叮咬过的感觉一样,是很痛苦的。

2、会有肿块: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荨麻疹患者的患处是有什么特点,荨麻疹的患处是会有轻微地肿起来的感觉的,用手去碰触的时候感觉鼓鼓的。一般来说,丘疹性荨麻疹的患处是呈现出抓痕样的,但是其他种类的荨麻疹的患处是呈现出圆形硬币大小的斑疹块儿,这一点儿朋友们也可以做一个区分。

3、颜色呈淡红色: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下荨麻疹患处的颜色,轻微的荨麻疹,在荨麻疹患病的初期阶段,患处呈现出来的是淡红色,但是如果荨麻疹比较严重的话,呈现出来的是深红色或者是褐红色。

荨麻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一般治疗

由于荨麻疹的原因各异,治疗效果也不一样。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1)去除病因:对每位患者都应力求找到引起发作的原因,并加以避免。如果是感染引起者,应积极治疗感染病灶。药物引起者应停用过敏药物;食物过敏引起者,找出过敏食物后,不要再吃这种食物。

(2)避免诱发因素:如寒冷性荨麻疹应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接触性荨麻疹减少接触的机会等。

2.药物治疗

(1)抗组胺类药物:①H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抗组胺和抗其他炎症介质的作用,治疗各型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常用的H1受体拮抗剂有苯海拉明、赛庚啶、扑尔敏等,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氮卓斯汀、地氯雷他定等;单独治疗无效时,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类型的H1受体拮抗剂合用或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用于急、慢性荨麻疹和寒冷性荨麻疹均有效。剂量因人而异。②多塞平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剂,对慢性荨麻疹效果尤佳,且不良反应较小。对传统使用的抗组胺药物无效的荨麻疹患者,多塞平是较好的选用药物。

(2)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减少组胺释放的药物:①硫酸间羟异丁肾上腺素为β2肾上腺受体促进剂,在体内能增加cAMP的浓度,从而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②酮替酚通过增加体内cAMP的浓度,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炎症介质(如组胺、慢反应物质等)的释放。其抑制作用较色甘酸钠强而快,并可口服。③色甘酸钠能阻断抗原抗体的结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若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作用,可减少后者的用量,并增强疗效。④曲尼司特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而减少组胺的释放。

(3)糖皮质激素:为治疗荨麻疹的二线用药,一般用于严重急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压力性荨麻疹对抗组胺药无效时,或慢性荨麻疹严重激发时,静脉滴注或口服,应避免长期应用。常用药物如下:①泼尼松;②曲安西龙;③地塞米松;④得宝松。紧急情况下,采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静脉滴注。

(4)免疫抑制剂:当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病情反复,上述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时,可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具有较好的疗效,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及免疫球蛋白等均可试用,雷公藤也具有一定疗效。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副反应发生率高,一般不推荐用于荨麻疹的治疗。

另外,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P、钙剂等,常与抗组胺药合用。由感染因素引起者,可以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通过以上对荨麻疹疾病的症状的了解,现在我们应该对荨麻疹疾病的症状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荨麻疹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所以对于荨麻疹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加强预防工作,同时还希望患上该病的患者应尽快的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以免时间久了,给身体带来严重的伤害。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