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早期诊断不足原因

发布于 2016/03/15 14:33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其慢性气流受限是由小气道疾病(阻塞性支气管炎)和肺实质破坏(肺气肿)共同导致的,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数据显示,在北上广等医疗水平较好的城市,发现有三分之二接受治疗的慢阻肺患者症状控制不佳,许多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呼吸急促喘息发作。近10%的患者即使在静坐或静卧就有气促,20%的患者在洗漱或穿衣就会有气促发生;43%的患者每年至少住院治疗1次。

在我国有4300百万慢阻肺患者,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高达8.2%,平均每分钟就有2.5个人死于慢阻肺,慢阻肺防治已经迫在眉睫。此外,慢性呼吸疾病监测与信息管理制度尚未建立,我国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人员数量和质量亟待提高,慢性呼吸疾病规范有效的预防与诊治体系尚未建立,公众认知率不高等原因都严重影响着我国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工作的推进。

目前,仅有15.9%的慢阻肺患者初诊时已经属于重度甚至极重度的患者,很多轻的患者基本上没发现,甚至一些慢阻肺患者若不仔细问也容易忽略。我国有将近2/3的慢阻肺患者以前从未诊断出慢阻肺,这与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断差别是很大的。又因为农村地区患者对疾病症状的耐受程度较高,医疗资源匮乏,只有症状已经十分严重甚至已经发生急性加重时才会就诊,这同样加剧了慢阻肺早期诊断不足。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