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患者术后应适当运动

发布于 2016/07/19 17:48

肛瘘是不会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自愈的,所以现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肛瘘病人病情较为复杂,累及部位大且深,患者手术以后一般创面较大,通常要切开至齿状线附近的肛窦处,并常伴有支管、残腔;如果是高位肛瘘,常用橡皮筋挂线进行慢性切割治疗。术后患者适当的运动会增加自身抵抗力,会尽早康复。

我们知道肛瘘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找到并正确处理内口,但是术后创面引流通畅,又是伤口愈合的前提和必要保障。据不完全统计,肛瘘手术以后由于术后创面处理不当、引流不彻底而引起复发的约占30%-40%。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绝大部分病变、坏死组织已在术中切除,但有时由于病变部位过高,一时难以全部切除,或由于术中创面出血较多,较难处理,需要手术以后通过每天换药得到治疗。

个别的空腔弯曲,或成弧形,换药难度较大;如在肛管直肠环处挂线,由于橡皮筋阻挡影响,一般引流欠畅,需特别注意。患者术后遵医嘱早期下床活动,有利引流通畅,使创面早日愈合。

因此,手术当天患者应卧床休息,但术后24小时后患者应尽可能下床走动,尤其是大小便一定要走到厕所,尽可能自行解决。

每次换药以后或饭后,如身体情况允许,疼痛尚可忍受,这时候患者可以在室内多走动,即使躺在床上也应经常变换体位,一方面可使创口内分泌物及时外流,保持通畅,另一方面也可促进胃肠功能的尽快恢复,增加饮食的摄入量,保证大便的通畅;还可促进机体及肛门直肠局部血液循环的加强,防止局部组织水肿,促使创面尽快愈合。

以上是医生关于“肛瘘患者手术后为什么要适当运动”问题的详细解释,肛瘘患者手术24小时后要尽可能的下床走动,保持大便通畅,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创面尽快愈合及疾病尽早康复。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