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该做哪些检查

发布于 2016/10/12 19:50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门脉高压症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并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肝硬化病例中,有食管静脉曲张;而门脉高压症患者发生胃肠道出血时,由曲张静脉破裂而引起,其余病例由胃黏膜糜烂、炎症或溃疡等引起。

1.纤维胃镜检查为最简便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出血停止后检查虽然安全,但看不到活动的出血病灶;而正在出血时检查,则涌出的血液往往掩盖病灶,很难看清楚。Classen等总结美、英、德、瑞士和澳大利亚等国研究资料,认为早期胃镜检查病例可明确诊断。国内学者积累的经验认为,除休克患者、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和极度衰竭的患者外,一般都能安全的接受胃镜检查。目前主张在出血48h内进行胃镜检查以判断出血病灶的部位和性质。

正常情况下,胃镜观察到食管下端以贲门为中心、直径小于0.1cm的黏膜下血管,呈放射状分布,血管匀称不乱。门脉高压症时,黏膜下血管增粗,呈串珠状或蚯蚓状隆起,食管下端近贲门部曲张的静脉呈环状隆起,隆起的曲张静脉中心如见到约0.2cm大小的血泡样隆起,预示即将出血。此外静脉曲张已达食管中段,有2条以上的曲张静脉,隆起的曲张静脉向食管腔中突出、且在充气后不能使之展平,曲张静脉表面的黏膜充血、有樱桃红点等,均预兆即将出血。观察胃底静脉时,可将头侧垫高,并经活检孔插入冲洗管,冲洗干净,以便于观察。胃静脉曲张的程度虽然比食管静脉曲张更重,但部位较深,覆盖的黏膜变化不明显,胃镜检查容易漏诊。有时大的曲张静脉可误诊为肿瘤,不大者又不易与黏膜皱襞区别。故对胃静脉曲张的诊断,胃镜不如X线;对食管静脉曲张的检查,则胃镜优于X线。Okuda等曾比较了胃镜和X线对胃静脉曲张的检查效果,46例经X线发现的胃静脉曲张病例,胃镜检查能正确诊断。我们发现有些患者X线检查食管正常。胃镜检查都发现食管静脉曲张。

门脉压力升高后,很多侧支循环形成,静脉曲张常发生在食管和胃底,也可伴有其他部位,或单独发生在其他部位,如胃体、胃窦、幽门及肠道,少数病例也可发生在消化道以外的部位,如腹膜、胆囊、胆总管、阴道以及膀胱,称为异位静脉曲张。Lebrec等认为,肝硬化患者发生异位静脉曲张,肝外门脉高压症患者则高得多,特别是曾作腹部或盆腔手术者发生率明显增多。这些异位静脉曲张一旦破裂出血,往往不易查明出血来源和病灶性质,但同样危及患者生命。肠道静脉曲张发生在结肠者,以肝曲以下的结肠多见,结肠镜检查可以查明病灶以及是否出血。发生于小肠者很少,有时要在手术中用小肠镜检查或用其他方法检查方可发现。

2.血管造影与选择性血管造影如果内镜检查失败,或因病情不能做内镜检查时,应考虑行血管造影。本法几乎完全取代了脾-门造影,可检查到的最小出血速度为0.5ml/min,超过这个出血速度,则可在一系列X线片上见到对比剂溢出血管的现象,并据此决定出血的部位。还可见到异常的肝动脉迂曲,可获得关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开放的基本情况。对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虽然造影剂到达静脉系统时已有稀释,但仍可见到造影剂从曲张静脉溢出的现象。尤适用于小肠出血,效果优于其他方法。如果出血太多太快,尽管输血仍难维持其循环状态的稳定,就没有可能进行造影。此外,造影剂为高渗性的,可引起高渗性利尿,对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应慎重。

3.门静脉造影目前,门静脉造影方法有多种,都可显示门脉系统及其侧支的情况。肝硬化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的发展则可显示门静脉扩张、延长、迂曲、大量侧支血管充盈、迂曲,有的像风中之树。肝外门脉或其分支阻塞时,可见阻塞部位狭窄或中断,侧支血管走向横膈、胸壁或腹壁,阻塞部位附近渐渐因侧支循环而显示海绵状变化,肝内分支都不清楚。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