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症状及并发症有哪些?

发布于 2016/11/24 10:51

流行性腮腺炎被人们简称为流腮,俗称痄腮。腮腺炎病毒呈球形直径为100~200微米,孢膜上有神经氨酸酶血凝素及具有细胞融合作用的F蛋白。腮腺炎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因与副流感病毒有共同的抗原,故有轻度的交差反应。从患儿唾液、脑脊液、、脑组织、血、尿及其他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毒。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潜伏期在8~30天之间,平均18天。

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患者体温最高可达39℃以上。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或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幷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

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10%~15%的患儿仅有颌下腺重大,舌下腺感染最少见。

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咽及软腭可有肿胀,扁桃体向中线移动。腮腺肿胀大多于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腮腺肿大时体温升高多为中度发热,5天左右降至正常。病程10~14天。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