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小脑梗塞急性期如何治疗
发布于 2025/07/21 06:08
发布于 2025/07/21 06:08
急性小脑梗塞急性期可通过静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脑循环、控制危险因素等方式治疗。急性小脑梗塞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血管病变等原因引起,需根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个体化方案。
1、静脉溶栓发病4.5小时内符合适应症者可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注射液,该药物能溶解血栓恢复血流,但需排除出血倾向等禁忌症。溶栓后需密切监测神经功能变化及出血征象,必要时进行头颅CT复查。
2、抗血小板聚集未溶栓患者应尽早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扩大。两种药物联用时可降低早期复发风险,但需注意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3、抗凝治疗心源性栓塞患者需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过渡,后转为华法林片长期抗凝,维持INR在2-3之间。抗凝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避免跌倒等出血风险。
4、改善脑循环可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或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清除氧自由基。同时需维持血压在140-180/90-100mmHg范围以保证脑灌注。
5、控制危险因素急性期需调控血糖至7.8-10mmol/L,血脂异常者启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吸烟患者须立即戒烟,高血压患者逐步平稳降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加重缺血。
急性期治疗后需持续康复训练,包括平衡功能练习、步态训练等物理治疗,配合语言和吞咽功能锻炼。饮食宜低盐低脂,控制每日钠摄入低于5克,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遵医嘱长期服用二级预防药物,每3-6个月复查颈部血管超声评估斑块变化。出现头晕加重或新发肢体无力需及时返院检查。
上一篇 : 核磁共振能检查出大脑萎缩吗
下一篇 : 中度小脑萎缩怎样治疗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