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年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发布于 2025/08/05 12:14
发布于 2025/08/05 12:14
老年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老年人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出现的急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严重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该病主要由肺部感染、脓毒症、误吸、创伤、休克等因素诱发,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发绀、顽固性低氧血症等,需通过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等检查确诊。
1、病因机制老年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与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相关。肺部感染是常见诱因,细菌或病毒侵袭肺泡上皮细胞导致炎症反应。脓毒症时全身炎症介质释放会加重肺损伤。老年人误吸胃内容物后,胃酸和消化酶可直接破坏肺泡结构。创伤或大手术后机体应激反应、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均可引发肺水肿。高龄患者本身存在肺功能减退,更易发生气体交换障碍。
2、病理改变疾病早期出现弥漫性肺泡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形成透明膜。随着病程进展,肺间质水肿加重伴炎性细胞浸润,Ⅱ型肺泡上皮增生修复损伤。晚期可发展为肺纤维化,肺泡结构永久性破坏。这些改变导致肺顺应性下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是低氧血症的病理基础。
3、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突发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超过30次/分,伴明显三凹征。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缺氧表现,口唇及肢端发绀显著。听诊双肺可闻及湿啰音,但早期可能呼吸音清晰。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低于60mmHg,氧合指数≤200mmHg。胸部CT可见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或实变影。
4、诊断标准
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周内新发或加重的呼吸症状;胸部影像显示双肺浸润影且不能用积液解释;呼吸衰竭不能完全用心力衰竭或液体负荷过重解释;氧合指数≤300mmHg。需与心源性肺水肿、间质性肺炎等疾病鉴别。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结合生物标志物如KL-6、SP-D等辅助诊断。
5、治疗原则首要措施为机械通气改善氧合,采用小潮气量通气策略。控制液体入量,维持轻度负平衡。积极治疗原发病,如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反应但需谨慎使用。俯卧位通气有助于改善氧合。营养支持应选择高蛋白肠内营养。严重病例可考虑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老年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需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期翻身拍背促进排痰。保持病房温度22-24℃,湿度50%-60%。监测每日出入量,控制输液速度。康复期可进行呼吸肌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家属需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及呼吸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上一篇 : 心梗介入治疗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下一篇 : 雾化用药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需要注意什么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