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康复方法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8/10 11:52

骨折的康复方法主要有制动固定、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功能锻炼、手术治疗等。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因素引起,需根据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方案。

1、制动固定

稳定性骨折可通过石膏、支具或夹板固定促进愈合。上肢骨折多采用石膏托固定4-8周,下肢骨折需配合拐杖避免负重。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对位情况,若出现固定松动或皮肤压迫需及时调整。儿童青枝骨折通常3-4周即可拆除外固定。

2、物理治疗

骨折后2周可开始超短波、超声波等理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红外线照射有助于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每次20分钟每日1次。骨折愈合中期可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但开放性骨折需避开伤口部位。水中运动能减少关节负荷,适合下肢骨折后期康复。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骨质疏松性骨折需长期服用阿仑膦酸钠片、骨化三醇软胶囊促进骨形成。中药接骨七厘片、伤科接骨片可辅助消肿止痛,但需与西药间隔2小时服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适用于开放性骨折预防感染。

4、功能锻炼

拆除固定后应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腕部骨折做握拳-伸展动作,每日3组每组15次。肌肉力量训练可从等长收缩开始,骨折6周后增加抗阻练习。平衡训练对下肢骨折尤为重要,建议从双足站立逐步过渡到单足站立。康复过程中出现剧痛或异常响声需立即停止锻炼。

5、手术治疗

粉碎性骨折或关节内骨折常需切开复位内固定,常用接骨板、髓内钉等器材。老年股骨颈骨折多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第2天即可床旁坐起。外固定架适用于严重开放性骨折,需每日消毒针道预防感染。术后康复需结合影像学评估决定负重时间,通常比保守治疗提前2-3周。

骨折康复期间应保证每日500毫升牛奶或等效钙质摄入,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戒烟限酒避免影响骨愈合,卧床患者需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恢复期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篮球、滑雪等高危活动至少半年。定期复查监测骨痂形成情况,若6个月未愈合需排查骨不连可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