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注意事项和禁忌证

发布于 2025/08/11 12:26

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绒刺激穴位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的作用,但需注意操作规范与禁忌人群。主要有操作环境通风、避免烫伤、灸后保暖、禁忌证识别、灸量与频次控制等注意事项。

1、操作环境通风

艾灸时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积聚导致缺氧或呼吸道刺激。可选择门窗微开的房间,但需避开风口直吹。使用排烟设备或电热艾灸仪可减少烟雾产生。灸后及时开窗换气,防止一氧化碳蓄积。

2、避免烫伤

艾条需距离皮肤3-5厘米,以温热感为宜。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皮肤感觉迟钝者需专人协助。施灸过程中需持续观察皮肤反应,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若发白或起泡应立即停止。儿童艾灸须缩短时间至5-10分钟。

3、灸后保暖

艾灸后毛孔开放,2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冷风及空调直吹。可饮用温姜茶促进发汗排寒,禁止立即洗澡或游泳。冬季外出需穿戴围巾保护大椎穴等施灸部位,防止寒邪入侵。

4、禁忌证识别

高热患者、高血压危象期、皮肤溃疡处禁止艾灸。孕妇腰骶部、腹部禁用,可能引发宫缩。肺结核患者慎用灸法以防咯血。恶性肿瘤部位、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酒后、过饥过饱时不宜施灸。

5、灸量与频次控制

保健灸每次选3-5穴,每穴5-15分钟,每周2-3次为宜。治疗性艾灸需由中医师制定方案,急性病症可每日1次,慢性病隔日1次。长期连续施灸需间隔1周休息,防止耗伤阴液。

艾灸后出现口渴可饮用温蜂蜜水,24小时内忌食生冷油腻。初次艾灸者应从短时间、少量穴位开始适应。施灸前后保持情绪平稳,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心慌、头晕等不适立即停灸并就医。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系统性艾灸调理,结合体质辨证选用隔姜灸、麦粒灸等不同灸法。日常可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增强疗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 : 保温杯适合泡什么养生

下一篇 : 没有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