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怀孕会引起心力衰竭
发布于 2025/08/28 10:54
发布于 2025/08/28 10:54
怀孕可能引起心力衰竭,主要与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原有心脏疾病加重、围产期心肌病等因素有关。妊娠期心力衰竭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心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干预。
1、血容量增加妊娠期孕妇血容量可增加超过40%,导致心脏前负荷显著升高。心脏需通过增加心输出量来适应这一变化,长期高负荷状态可能引发心肌代偿性肥厚,最终导致心功能失代偿。对于存在潜在心脏结构异常的孕妇,建议通过超声心动图定期监测心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并控制钠盐摄入。
2、心脏负荷加重随着子宫增大和胎儿发育,膈肌上抬使心脏位置改变,同时胎盘循环形成相当于动静脉瘘的短路循环,这些因素均会增加心脏后负荷。妊娠中晚期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左心衰竭表现。建议采取左侧卧位休息,必要时遵医嘱服用呋塞米片、地高辛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或妊娠期高血压可导致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使心脏射血阻力上升。这种情况可能伴随蛋白尿和全身水肿,严重时引发急性左心衰竭。临床常用拉贝洛尔片、甲基多巴片控制血压,同时需严格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
4、原有心脏疾病加重
若孕妇孕前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妊娠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使原有病情恶化。二尖瓣狭窄患者易出现肺淤血,室间隔缺损患者可能加重右心负荷。这类孕妇需在孕早期评估手术指征,必要时使用硝酸甘油注射液、托拉塞米注射液等药物稳定病情。
5、围产期心肌病这是一种特发于妊娠最后一个月至产后五个月的扩张型心肌病,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患者会出现全心扩大和收缩功能明显下降,需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螺内酯片等药物改善预后,严重病例需考虑心脏移植。
妊娠期女性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尤其是有心血管高危因素者需加强心功能监测。日常需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过度劳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等症状时须立即就诊,分娩方式需由心血管科与产科医生共同评估决定。产后6个月内仍存在心力衰竭风险,应持续随访心功能恢复情况。
上一篇 : 风湿性心脏病晚期有哪些症状
下一篇 : 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