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阶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发布于 2012/03/15 16:31

第一阶段:对囊性增生的卵巢作楔形切除。楔形切除术使一部分患者获得了妊娠,但因其剖腹动刀之弊,注定要被非手术疗法所取代。

第二阶段:药物治疗。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现了性激素及与之相关的药物,于是用西药促排卵风行一时。克罗米芬、HMG、GnRH、果纳芬、妈富隆、达英等大行其道,尤其是克罗米芬的高排卵率,价廉物美,简便易行,着实让医生和患者高兴了一阵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低妊娠率,高流产率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又迫使医生不得不另辟蹊径。

第三阶段:基于“PCOS的病因与卵巢局部的代谢异常有关”的理论,医生们又把目光重新瞄上了卵巢。出现了超声引导下用穿刺针对那些既长不大又不被吸收2mm-9mm的囊肿,每侧有12个以上,环状排列于卵巢周围,使卵巢增大至每侧10ml以上的呆滞卵泡(下称呆滞卵泡)一个个予以穿刺。也有人用腹腔镜作卵巢打孔术予以刺破。更有人把呆滞卵泡取出体外培养至成熟,受精后再植入子宫或输卵管。这些疗法可能对卵巢造成损伤,或导致盆腔粘连以及对胎儿有潜在的危害,故急待改进。

第四阶段:基于西医的“顺势激发接绪受孕”的理念,诞生了3D孕育微环境疗法,主张在第三阶段的治疗基础上,更多的在于术后器官微环境的自愈能力的激活,大幅度提高受孕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多囊卵巢综合征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