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泡异常可能致黄体功能不全

发布于 2012/03/21 18:34

黄体功能不足的发病机制不仅因为黄体期异常所致,有时也有卵泡期异常的因素所引起。在卵泡生成过程中,某些失调可导致以后形成的黄体功能异常。曾发现在早期卵泡期FSH(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水平较低会导致黄体功能不足。

卵泡期LH(促黄体生成激素)分泌的脉冲频率改变可导致黄体功能不足,LH频率增加或减少均会影响黄体功能。有作者指出LH频率增加常发生于年龄较大的不孕症者,而LH频率减少常见于年轻者、运动员和营养失常者,LH脉冲异常可能因下丘脑或下丘脑以上的中枢功能失常。

排卵期FSH和LH峰状分泌失常也是导致黄体功能不足的因素。有学者对7个周期黄体期短的FSH和LH的研究发现排卵期时FSH和LH的峰状分泌在生理范围,但FSH/LH的比值较正常低,提示此比值低与黄体功能不足的关系。

卵巢局部因素亦影响卵泡正常发育,曾发现早、中卵泡期抑制素水平低则常有黄体功能不足,此可能是颗粒细胞对FSH反应不良,而导致抑制素分泌减少。尚发现排卵前优势卵泡较小者亦常伴有黄体功能不足,有报道卵泡期长(>20天)时,虽有排卵,但黄体功能不足的概率较高。在无β脂蛋血症时,因LDL-胆固醇缺乏,影响卵巢中类固醇激素的合成,也可导致黄体功能不足。

黄体功能不全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