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骨长骨刺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于 2012/04/12 10:32

老年人经常出现足跟疼痛,经X线片检査,常发现跟骨出现骨剌。足跟骨长骨刺的原因主要是跖腱膜长期牵拉跟骨骨质而引起的骨质增生现象。

跖腱膜位于跟骨与跖骨头之间,是一束很致密的纤维组织,呈膜状,覆盖于足底。如果把跟骨、舟骨及跖骨当作一张“弓”,跖腱膜就如同一根“弦”。它的作用是保护足底的神经、血管、肌肉,维持足弓的形态,减少行走时的震动。人行走时,压力使足弓的弧度变直,而跖腱膜产生的拉力又要维持足弓的形态,其结果必然使跖腱膜在跟骨附着处拉力显著增大。长期牵拉的结果使跟骨出现骨质增生,形成骨刺。

另外,由于足跟支撑着人体的全部重量,是承受压力最大的部位,也是持续受压时间最长的部位。随着年龄上的不断增长,足跟受到长期慢性磨损,所以中老年人非常容易患上足部骨质增生。

人上了年纪以后,足跖筋膜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组成跖筋膜的纤维组织逐渐失去了弹性,当长途步行或从较高处跳下时,就容易受伤,并且难以恢复成原有的结构,往往形成疤痕组织,使跖筋膜的弹性更差,疼痛也就持续存在而得不到缓解。如果跖筋膜附着在跟骨结节处的创伤性炎症反应长期存在,就会刺激跟骨的骨膜,造成骨质增生,形成鸟嘴样的骨刺。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