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用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检查方法

发布于 2012/04/19 15:10

临床上常用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检查方法有三种,一般经过这三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检查就可以准确的确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正确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非常有益的。那常用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用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检查方法。

一般,常用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检查方法有:

1、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

此二者均为检测血中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及血小板功能的指标。凝血时间正常值为2~4分钟(玻片法),凝血酶原时间一般大于25秒。凝血时间的延长及凝血酶原时间的缩短多见于使用过量抗凝物质引起的紫癜,以及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酶原、凝血因子减少引起的紫癜。这是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检查方法。

2、束臂试验:

也是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检查方法,又称为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当毒物刺激或药物过敏等发生时,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其脆性或通透性增高,就会出现束臂试验阳性。试验方法是用血压计的袖带以加压的方法,暂时截断血流,持续5~10分钟。之后于前臂屈侧皮肤划直径2.5cm的圆圈,计数圈内出血点的数目。正常男性出血点少于5个,正常女性少于10个。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的人,其紫癜多由于血管壁病变引起。

3、小板(PLT)计数:

血小板的数量、功能与止血、凝血机制有密切关系。正常人血小板计数为100~300×109/l(10~30万/ml)。若低于80×109/l(8万/ml),则为血小板计数不足,凝血机能发生障碍,血中红细胞易于顺破损的血管壁漏出,甚至会自发紫癜。血小板不足引起的紫癜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检查方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

以上介绍的就是常用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检查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定要及时去医院积极的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对患者不利。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