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接触多重性人格障碍

发布于 2012/05/15 13:43

多重性人格在精神分析派看来是一种心理过程的分离,一部分行为和经验被单独保持,彼此之间没有交流,后继的人格通常能意识到主体人格的存在,但把它看作为客体“他”、“她”或“它”,而把自身看作为主体“我”,当分离尚未全面时,主体人格还有可能意识到另一种人格的存在,但通常把自身看作“我”,而把另一种人格看作为“他”“她”或“它”。可是,当分离全面进行时,主体人格便会忘却自己的身份,并由后继人格取而代之。

在多重人格的表现中,有一种被称之为主体人格,在活动中,所有的情感,思想和言行都是按照主题人格的方式进行活动。通常受到外部刺激后突然主体转变为另一种人格,对之前的人格完全遗忘,此时的人格被称之为后继人格,当后继人格发生活动时,主体人格是完全不知道的。这两种人格情感、认知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有时候是完全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

有研究表明如果个体在童年生活中,自己的需求常常遭受挫折,常常感到不满,或者是常常在此时遭受处罚,这样情绪就会被压制,就产生了矛盾的对立体,一方面要压抑因受处罚而愤怒的情绪,另一方面还想着怎样来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在青春期,心理得叛逆期加上环境的影响导致不满的情绪会加重,对个体来说,由这些外部要求引发的挫折和不满也不可能变得更多。于是,在那一边,被压抑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所占“空间”就会越来越大,从而削弱了主体人格。由于那个被隐匿和分离的人格强烈要求表现自己,它就会周期性地接管主体人格,成为后继人格。这种接管方式是以激烈的和交替的人格变化表现出来的,具有周期性的性质。当后继人格在一特定时间接管主体人格时,它的攻击和憎恨,以及其他主体人格无法接受的紊乱行为,会变得格外明显。极端的表现是:如果这种后继人格指向他人,便会导致杀人,如果指向主体人格,便会导致自残或自杀。

精神病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