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胃癌患者化疗性静脉炎
发布于 2012/06/11 10:56
发布于 2012/06/11 10:56
胃癌化疗时,为有效地控制肿瘤,一般采用反复、多次、大剂量静脉冲击化疗的方法。但其产生的渗漏性损伤会伤害血管,造成化疗性静脉炎。
化疗时做好以下几方面预防工作,是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重要措施。
正确选择穿刺血管: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可以缩短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时间,避免多次穿刺引起静脉炎的发生。
掌握注射次序:原则上应先静脉滴注或推注刺激性小的药物,再推注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果几种药物的刺激性均较大,间隔时间应长一些,一般不少于20min,中间用生理盐水静滴。如果静滴或推注一种药物后,局部出现发红、斑丘疹、有阻力,应更换穿刺部位,否则极易出现静脉炎或局部坏死。
观察异常反应:用生理盐水作引针,确定针头在血管内,且输液通畅后输入化疗药物,在输液或推注过程中,密切观察局部有无肿胀、疼痛等异常反应,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
输液后抬高肢体:输液完毕用生理盐水冲管,拔除后抬高肢体,可避免直接拔针时针头所残余的药物对局部血管、针眼、皮下组织的刺激,使静脉回流增快。
提高业务技能:护理人员要提高业务技能,掌握化疗药物的特点,在应用过程中细心观察局部反应,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上一篇 : 胃癌患者按摩增强免疫力
下一篇 : 预防胃癌的5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