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药物易引起血小板减少症

发布于 2012/06/11 14:47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用药时一定要先了解药物的副作用,不然不仅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可能会引起血小板减少。那么,哪些药物易引起血小板减少呢?

肿瘤药中的大部分药物,抗生素中的磺胺类药物、链霉素,抗结核药中的异烟肼、利福平,抗癫痫药中的苯妥英钠,解热镇痛药中的安乃近,抗高血压药中的甲基多巴,利尿药中的大部分噻嗪类药物,抗血小板药中的乙酰水杨酸,抗凝血药中的肝素,以及雌激素类药物等。患者在应用上述药物后的几个小时至几天内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症。

还有抗风湿的止痛药如保太松和消炎痛,也是目前导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较常见的药物。

此外,还有一种强有力的麻醉镇痛药--吗啡,偶尔可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中可查找出吗啡依赖性抗血小板抗体。吗啡做为较强的镇痛药常用于剧烈的各种疼痛,以及肿瘤晚期病人。应用此药时需要观察血小板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和治疗。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