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

发布于 2012/06/20 18:12

血小板减少也常发生于新生儿,不论新生儿的月龄,血小板≥150×109/L为正常,低于此值为血小板减少。出生时约有1-5%新生儿有血小板减少,严重者血小板<5.0×109/L。

其发病机制如下:

1、血小板严重受损:约有四分之三的患儿的血小板减少发生在出生时或在出生后72小时内,多数是由于母亲患有各种妊娠期合并症,如先兆子痫胎盘功能不全、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及宫内缺氧,引起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生成受损。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及其前体、原始细胞在新生儿出生时减少,而发挥促进血小板增生的激素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增高。

2、血小板消耗增加:新生儿在出生后可能因为血小板消耗增加,导致血小板减少。母亲的一些抗体,如同族免疫性抗体和自身免疫性抗体,可以通过胎盘途径进入婴儿体内,结合婴儿的血小板,导致婴儿血小板消耗。围产期窒息和严重感染可能导致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凝血的过程大量消耗血小板。

3、联合机制:当上述的多种因素同时存在时,可联合作用,降低血小板。

血小板减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