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

发布于 2012/07/05 09:45

治疗心肌缺血比较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通过药物抗心肌缺血,那么它都包括哪些种类呢?

硝酸酯类:如消心痛、硝酸甘油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剂型包括片剂、针剂、贴膜和喷雾剂等。硝酸酯类药物抗心肌缺血的机制是降低前、后负荷及耗氧量;改变心肌血流重新分布,有利于缺血区的灌注。但这类药可迅速发生耐药性,停药后可逆转。

钙拮抗剂:如心痛定、合心爽、异搏定和氨氯地平等。钙拮抗剂抗心肌缺血的机制包括直接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工作效率;增加缺血区心肌供血;促进内源性一氧化氮的产生与释放。这类药物没有耐药性,可反射性增快心率,有的药物有轻度负性肌力作用。

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抗心肌缺血的机制包括阻滞β受体,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缺血区供血;改善心肌代谢。但β受体阻滞剂可扩大心腔容积、延长射血时间而增加氧耗。服用这类药时,不可骤停,否则有反跳现象。应注意其较强的负肌力作用。

ACEI类:目前,对这类药的抗心肌缺血作用仍有争议。主要焦点是ACEI类药不增加缺血区供血,可出现“窃血”现象。

其他:如双嘧达莫、吗多明、尼可地尔、哌克昔林、卡波罗孟和Na+/H+交换抑制剂等。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