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因素可影响慢性丙肝的疗效

发布于 2012/10/22 10:03

丙肝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慢性血源性流行症,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病毒基因类型、HCV-RNA定量、干扰素剂量、干扰素类型、丙肝合并症、丙肝分期都会影响慢性丙肝的治疗效果。

1、病毒基因类型--丙肝病毒基因型可分为6型,1型对干扰素有耐药现象,而其他2、3、4、5、6型比较敏感,但我国80%以上为1型,治疗增加难度。

2、HCV-RNA定量--血清中HCV-RNA定量高者疗效差,HCV-RNA量在<106拷贝/ml,干扰素治疗的应答率50-60%左右;而>106拷贝/ml者,应答率仅40%上下。

3、干扰素剂量--干扰素剂量500万单一治疗,每周3次,疗程24周,持久应答率只20%左右,如延长至一年可提高10%,加大干扰素剂量,可显着提高持久应答率。

4、干扰素类型--长效干扰素每周一次,半衰期长,与普通干扰素相比,可明显提高疗效。

5、丙肝合并症--病程大于五年,老年人,己有肝组织明显纤维化和肝硬化者疗效较差,合并慢性乙肝,HIV感染免疫缺损者,服用免疫抑制药者疗效差。

6、丙肝分期--急性丙肝期,应用干扰素治疗可以得到事半功倍效果,比慢性期治疗半年的疗效提高3倍。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