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特殊类型的脑瘫临床综合征
发布于 2012/11/01 16:37
发布于 2012/11/01 16:37
脑瘫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
痉挛性偏瘫
此型临床最常见,为一侧肢体受累,多数上肢较下肢严重,远端较近端重,而面部常无受累。患儿多在3月后才出现明显症状,表现为患侧肢体少动、持续性握拳、握持反射不消失、前臂呈屈曲旋前状姿势、画圈步态等;常伴有智力低下和癫痫;斜视很常见。
痉挛性双瘫
此型多见于早产儿,以双下肢肌张力增高为突出表现。患儿常在1-3月内表现为双下肢肌张力低下;接着进入肌张力不全期,患儿在立位并且足底触及检查床面时将诱发双下肢强直性伸直并交叉呈剪刀状;最后进入痉挛期,髋关节与膝关节屈曲、下肢内旋、剪刀步态,严重者不能独立行走;斜视很常见。
痉挛性四肢瘫
多见于严重窒息的患儿。四肢肌张力均增高,常呈角弓反张状。可伴有核上性球麻痹,表现为吞咽和构音障碍。约半数患儿伴有癫痫和智力低下。
不随意运动型
此型主要原因是缺氧性脑损伤和新生儿核黄疸。婴儿早期多有肌张力低下,以后逐渐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如或手足徐动等表现。
共济失调型
此型婴儿期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平衡障碍、运动发育落后等,至幼儿期可发现辨距不良、意向性震颤等体征;多无锥体束征;智力低下较为常见但是一般不会太严重。
上一篇 : 半岁之内婴幼儿发生脑瘫的异常表现
下一篇 : 脑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