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概述

发布于 2012/11/23 13:29

近视,是指平行光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之前就已经形成焦点,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影像,而导致患者主管感觉看远处模糊。

产生近视的原因并不明确,比较公认的看法为:近视是由体质因素、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环境等因素共同导致。

轻度或中度近视患者除了视远物模糊外,并无其它症状,在近距离工作时不需调节或少用调节即可看清细小目标。但高度近视在工作时,会由于目标距离很近导致两眼过于内向集合,从而出现视力疲劳等症状。

高度近视患者的前房较深,瞳孔较大,眼球因前后轴长而显得稍有突出。在其视盘颞侧可见一白色或灰白色新月形斑,称为近视半月斑,这是由于巩膜向后伸长,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与视盘颞侧边缘脱开,露出巩膜或部分脉络膜与巩膜之故。后极部巩膜不断向后扩张在黄斑部,则可出现膝裂样条纹和视网膜下新生血管,附近视网膜、脉络膜出现斑块状萎缩变性,导致后巩膜葡萄肿黄斑部常有色素增生,甚至出血,形成萎缩斑从而严重损害视力。高度近视的黄斑病变已成为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如患者还常伴有玻璃体液化、混浊,少数还可发生视网膜脱离及并发性白内障。

近视患者的眼底检查常因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色素减少,脉络膜萎缩,其小血管网消失,大血管可以透见,使眼底显现出红褐色相间的粗大条纹状,称豹纹状眼底通过散瞳验光可明确诊断。

一般来讲,轻度及中度近视可配以适度凹透镜片矫正视力;高度近视戴镜后会感到感觉物象过小、头昏及看近物困难应酌情减低其度数,或戴角膜接触镜,但后者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一系列角膜并发症。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