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控制不佳时应考虑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发布于 2012/12/06 16:14

人们最近才开始认识真菌致敏的重度哮喘(SAFS)。在成人中,研究者已发现SAFS对口服伊曲康唑有应答。潜在的肺部真菌定植或感染可能是部分儿童重度哮喘对常规治疗应答不充分的原因所在。

SAFS可发生在儿童中,曲霉菌是最常见的相关种类,其次是链格孢菌、念珠菌、枝孢菌、毛霉菌和青霉菌。男孩和女孩患病率相似,但SAFS患者倾向于年龄较大、肺功能检查(PFT)结果较差,其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为预测值的73.33%,而同龄的非SAFS患者为91.60%。有些孩子不符合SAFS诊断标准,虽然IgE水平高但没有真菌致敏的证据,或者有真菌致敏证据而IgE水平正常。

真菌在儿童哮喘控制不良中的作用很可能被低估了,同理,可能有不少能从抗真菌治疗中获益的患儿却未获得这一治疗。迄今为止,Vicencio博士已采用伊曲康唑治疗了十余例儿科SAFS患者。“大约一半患儿治疗效果良好,其哮喘得到了更有效控制,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肺功能改善。他们的IgE水平是可变的,有些急剧下降,有些则没有。总体而言,真菌致敏是重度难治性哮喘的一个危险因素,我们相信抗真菌药物对某些患者是有益的。”

研究者计划对受试者进行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以了解年轻SAFS患者的肺部是否确实存在真菌。基因分型也在进行中,以了解这些患者是否存在CHIT1基因突变,CHIT1是一种编码壳三糖酶的基因,而壳三糖酶是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一种天然抗真菌物质。在Vicencio博士此前已发表的一项系列病例研究中,6例儿科SAFS患者被发现携带这一突变。在3例接受伊曲康唑治疗的患儿中,2例应答良好,1例应答“极好”。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