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的早期常规病理组织学改变

发布于 2012/12/11 15:08

心肌缺血有一个从可逆损伤到不可逆性损伤的发展过程,早期缺血主要累及心肌细胞胞浆,而少累及细胞核。心肌缺血的早期常规病理组织学改变如下:

心肌嗜酸性变和颗粒变性

心肌缺血早期主要表现为胞浆嗜酸性变,可见横纹不清,甚至消失,呈红染均质状。如缺血加重,则胞浆中出现红染的粗颗粒,称为颗粒变性。此种颗粒系由细胞水肿时线粒体和内质网的肿胀扩张所致。这两种病变是心肌早期缺血性损害的一种有价值的征象。如缺血时间再延长,可进一步发展为凝固性坏死。

心肌纤维波浪状改变

心肌波浪状改变是由于心肌纤维被拉长所致,缺血10~15分钟即可见到心肌纤维停止收缩,但停止的心肌纤维只占少数,且分布不匀,其余心肌纤维仍有收缩功能,当心脏跳动心肌收缩时,使停止收缩的心肌纤维受到强烈的牵拉,反复多次牵拉缺血的心肌纤维逐渐被拉长并被迫弯曲,结果形成心肌纤维波浪状改变。

心肌收缩带改变

某些心肌纤维横纹消失,而代之以粗的嗜酸性横带,称之为收缩带,是因心肌纤维强烈收缩使数个肌节滑动凝集在一起所致,是导致心室纤颤和猝死的形态学基础。严重者横带更不整齐,横带之间肌浆凝集成颗粒状、团块状,甚至肌浆溶解,消失。

心肌缺血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