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的从肝论治法

发布于 2012/12/26 13:28

中医学认为白塞氏病多与湿热毒邪郁于肝经有关,其诱因可由于食滞于中焦酿成脾胃湿热,或由于情绪紧张,致肝郁气滞,疏泄失常而造成肝胆湿热;或由于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肌肤,蕴久化热。疾病反复发作可致肾阳受损,脾阳不足,以致脾肾阳虚,寒湿阻络。中医通过辨证论治,认为此病多应从肝论治,采用以下处方并根据具体病情加减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基本处方

药物组成:白花蛇舌草、龙胆草、白术、茯苓、黄芪、党参、乌梅、黄柏、猪苓、连翘、蒲公英、土茯苓、枸杞子、甘草。

辨证加减

若发病急,病程短,症见眼睑溃烂、刺痛难忍,或外阴红肿、溃烂流脓,舌苔黄腻,脉弦数,可去枸杞子滋腻之品,加炒栀子、黄芩以加强清肝利湿之功;若口腔、外阴溃疡,并伴手足心发热心烦失眠,舌红少苔,可去茯苓、猪苓,加女贞子、知母、生地以清热养阴;若病程日久,病情缠绵难愈,遇冷加剧,伴畏寒肢冷,下肢浮肿,舌淡苔白,脉沉无力,则去黄柏,加杜仲、仙灵脾以温肾暖脾。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白塞氏病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